2月19日,东营商贸园召开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东营商贸园全体干部职工、驻园单位、园区企业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通报表扬了2024年度园区突出贡献企业、文明诚信经营企业(商户)、机关先进工作者、优秀社区工作者和优秀网格员,并推出第二批商贸园推荐品牌。大会明确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六个“聚焦”全面谋划工作,以“大干快干实干”的冲劲,打响2025年奋进奔跑“发令枪”。
一、聚焦重点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坚持“项目为王”,做深做细服务工作,聚力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
增强沿河经济带产业活力。在广利河两岸打造水街商业区,架设景观桥,为沿河经济带注入新动能。培育多元场景,打造网红打卡地,将特色美食、购物度假、婚恋服务等多种特色服务业态融为一体,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激发城市新活力。
拓展刘老根大舞台辐射力。在原有舞台剧场基础上,引入本山传媒直播基地、鸿毅美术展览馆入驻,提升现有维也纳酒店品质,实现“演艺+展览”全链条产品服务。
二、聚焦产业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多元推进,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态,吸引更多区域首店落户商贸园,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发展甜蜜经济。依托全市首个婚姻登记巡回点,丰富“婚庆+”产业链,吸引更多婚纱摄影、美妆等商业资源,形成婚庆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打造甜蜜经济示范街。
发展文化经济。依托2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丰富“文化+”产业链,以文化产业园、东营茶城为平台,定期举办活动,吸引文创、古玩、展览等业态集聚。与山东大学合作,争创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年内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发展网络经济。依托盛达社区,丰富“网络+”产业链,建设共富工坊阵地,提供电商孵化一站式服务,吸引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短剧拍摄等产业集聚,打造标杆商业社区。
三、聚焦城市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重点推进“两圈一街”建设,深入挖掘、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引进新场景新模式。
围绕特色街区,做强核心商圈。对万达商圈进行升级改造,搭建数据平台,建立智慧商圈应用服务体系,举办特色促消费活动,提升商圈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地标街区场景,差异化定位打造港粤路特色美食街区、新印象街区、油城·繁华里青年创业街区等特色街区。
围绕盒马鲜生,做优便民消费。升级通达社区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便民卫生服务站,按照“六个一”标准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社区商业场景。新建10个公交站棚,打通便民消费最后一公里。
围绕“双招双引”,做精专业市场。精准招引企业总部,提升建材、家居、茶城、特色楼宇等专业市场,整合传统产业,发展总部经济。深挖长期闲置零星地块的招商开发,系统推介商贸园13处多年闲置地块,为新场景打造提供要素保障。
四、聚焦营商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优势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供电、供水、道路等改造工程,完善泵站、公厕、停车场等配套建设,弥补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硬件水平。
实施市场秩序优化行动。深入实施市场精细化管理,对店外经营、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各类突出问题进行常态化治理。
实施物业服务规范化行动。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细化完善物业考核制度,整合辖区内商业区物业及小区物业资源,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五、聚焦安全稳定,兜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压实领导包靠、中层联系、网格排查责任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和初信初访“动态清零”。切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聚焦基层治理,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抓牢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成立商贸园商圈党总支、东营区数字文化产业协会党支部、商贸园融合发展联谊会党支部,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支部建设,以党建引领积极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商户自治平台,促进商圈经济发展。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建全建细社区“七色档案”,充实“社区能人库”,搭建居民说事议事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驿站等阵地资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各类特色公益活动,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打造商贸园志愿服务品牌。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抓好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各项工作。继续做好商贸园内刊及特色宣传,为辖区各企业商户做好宣传推介,提高商贸园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