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黄河三角洲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鸟浪”奇观。鸟儿的光临让东营“火出圈”,对机场的净空保护来说却是巨大的威胁。
从地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东营机场毗邻黄河入海口景区,周边水域纵横,新生湿地丰富,面临着较大的鸟击防范压力,机场人也因此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来驱散鸟对于机场的“侵袭”。
砰、砰、砰,啾、啾、啾……一走进东营机场的停机坪,“鸟声”“枪炮声”不绝于耳。东营机场飞行区管理部驱鸟员杨伟智指着一排排设备说,这是高空钛雷弹和全向声波驱鸟器发出的声音,是用来驱赶鸟类的,防止它们在机场控制区内逗留,影响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如何让鸟儿快乐生存又不影响航空安全,机场人可谓是煞费苦心。驱鸟员张兵兵拿出一张平面图,红色、蓝色、黄色分别对应着核心区、责任区、生态区工作重点,实行鸟防分区管控。
所谓红色区域是“鸟防深入核心区”,这里的每一个立式灯具上的小型驱鸟器,整个场区有一百余套。“这种驱鸟器是太阳供电,能够全天24小时发声驱鸟。”
张兵兵指了指远处的一个“飞碟”介绍道:“那是全向驱鸟声波,在南北两头各设置一台,播放仿各种鸟类动物的声音,起到较好的驱鸟作用。”
另外,机场还在“鸟防聚焦责任区”方面,对现存的机场水池、坑洼地开展抽水、回填作业,减少周边引鸟环境,降低鸟击风险;对机场所有围界20米外高草进行清除,加盖工程防尘网,减少鸟类栖息觅食;在“鸟防延伸生态区”方面,与有关部门共同解决机场东侧养殖活动,推进商飞以南等区域预留地的填埋和清理,效果明显。
其实,鸟类撞击飞机的事件并不罕见。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飞鸟撞机”事件两万多起。全球每年因“飞鸟撞机”要付出的代价达100多亿美元,“飞鸟撞机”已经成为威胁航空安全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小小飞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东营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副部长孙兴国说,飞鸟的质量不大,速度不快,飞机却恰恰相反。而按照物理学定律,撞击力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一只重100克的麻雀与时速400公里的飞机相撞,可瞬间产生2吨重的冲击力,就像一颗“炮弹”打在飞机上。由于飞机高速飞行的特性,使得鸟撞难以被有效规避。飞机在起飞时速度极快,可能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这样的速度和爬升率往往让鸟群无法及时避开。
“安全是最重要的。”孙兴国说,鸟击防范工作任重道远,无论是春运还是平日,东营机场将持续开展鸟击防范工作,通过标本兼治、科技赋能、协同合作等多元手段,全力打好鸟防“主动仗”,为每架飞机的安全运行和旅客的顺利出行,撑起航班安全坚实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