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垦利区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传来喜讯,秋播油菜喜获丰收。基地共种植了两茬油菜,春播一茬400亩,秋播一茬100多亩。
盐碱地上种菜,过去想都不敢想。“油菜喜欢偏酸性的土壤环境,眼前这片基地土壤含盐量从1‰—20‰不等,是全梯度盐碱地。就像把小菜苗扔进咸菜缸,活都活不了。”垦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巴树光介绍说。
据了解,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里,有434亩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区域中,辐射带动附近区域2000多亩的中重度盐碱地综合利用。并与国内外专业的油菜育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新发研究员团队等国内高校院所团队建立合作,联合开展优质油菜种质资源的试验种植、筛选工作。
“收集不同的油菜种质资源,通过试验、评价、鉴定等办法,找到具备性状稳定、耐盐碱等优良品性的‘优秀选手’,再拿到基地试种。”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说。2024年已经是周红在基地里种油菜的第3个年头,油菜产量不错,她很是欣慰。
基地不只在选育油菜新品种,还引进了小麦、大豆、玉米、燕麦、小黑麦、花生等品种123个,完成耐盐大豆、杂交小麦、饲用油菜、甜高粱等耐盐品种示范种植350亩,开展耐盐大豆—杂交小麦轮作、水稻—燕麦轮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集成示范种植100多亩。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不仅要“以种适地”,还要持续推进“以地适种”。针对中度盐碱地,垦利区引进盛旺农业科技公司,运用“上膜下秸”技术,发展“循环农业”。针对重度盐碱地,引进乾舜科技水土治理有限公司,运用“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即暗管排盐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目前五庄村附近有1万亩盐碱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标准。“现在主要种植了冬小麦,生长情况不错。”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盖俊山介绍,“去年小麦亩产能达到40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下一步,垦利区将牢记“国之大者”,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垦利街道经验”,继续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3000亩全梯度盐碱地试验、8000亩盐碱地循环农业、1万亩盐碱地改良治理等项目,推进盐碱地向“高效、高质、高值”绿色生态利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