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回首2024年,东营职业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留下了一个个闪耀的足迹,结出了累累硕果。经各部门单位报送、网络投票、广泛征求意见,整合相关新闻内容,确定了2024年度十大亮点工作。今天,让我们一同领略学校在各个领域绽放的熠熠光彩,感受东职人拼搏奋进、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为学校未来的宏伟事业筑牢坚实的精神基石,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之力。
一、承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习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大力彰显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新内涵。
12月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习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在山东东营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出席会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山东省教育厅、东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全国高职院校书记、校长,创新教育专家、参赛学生代表,国家级媒体代表等200多人线下参会。与会人员对我校发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会议强调,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的新内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高技能人才支撑。
二、“全国样板支部”树标杆,“大思政”综合改革谱新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大力推进“清廉+”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做法被《大众日报》《东营日报》及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以“政行企校”党建联建为主线,创新党建引领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建“三联三建三促”党建品牌,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六位一体纵深推进“大思政”综合改革,五位教师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被国家民委遴选作现场展示。我校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暨高职牵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以全国第50名的优秀成绩通过两部首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终期绩效评价,夯实新一轮“双高计划”申报基础。
我校以全国第50名的优秀成绩通过两部首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终期绩效评价。专家组表示,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政策要求理解到位,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全校动员推进有力,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全省15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代表之一,我校在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党建引领聚合力、改革创新强活力,以‘双高’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典型发言。东营市委、市政府向副省长邓云锋作“关于东营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邓云锋对东营市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明确批示,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创建“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
四、用奋斗之姿答好高质量发展考卷,办学质量跃居山东省高职院校前列。
1月,山东省教育厅公示2023年度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结果,我校获“A”档等次、名列第8,办学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锚定服务端牢能源和粮食“两个饭碗”,聚焦服务胜利油田和黄三角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建成山东省化工类唯一首轮“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聚焦服务黄三角9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打造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盐碱地特色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聚焦服务黄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区域高校首个新质生产力协同创新示范园。学校作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在山东省高校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学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独创成果——“绿色粮仓、绿色能源、绿色生态”数智耦合生态循环创新系统在世界职教发展大会上得到参会的30余个国家教育部门广泛关注。
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成立东营博士联谊会科教产融合专委会。与垦利区、河口区和东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建设共同体10个、联合体3个,一体推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1个、产业创新研究院14个、省级以上协同创新平台17个,开创“一群两翼两院N中心”发展格局。遴选产教融合项目50余个,形成“厚德强技、场景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入选金平果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基地),《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得中华职教社重点课题立项。学校2个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六、增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创新实施“四方共用、四台共建、四向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机制,推广“博士英才访东职”人才品牌活动,构建以标志成果打造为驱动的“三青工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工作。全年引进博士3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柔性引进国家万人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人,2名博士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12人。学校入选2024年度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建设项目单位。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丰硕,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11名博士指导的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博士创新站。
七、教育教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质量喜结硕果。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等到校指导。紧密对接产业,学校专业由57个调整为43个,实现了精准对接、全面覆盖。以优秀成绩完成装备制造专业群、智慧商贸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验收和中期检查。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等8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团队3个,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1个,认定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入选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联合体2个,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绿色化工安全职业技能赛项等各种比赛14项,师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奖350项,获奖数量和级别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其中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获一等奖9项,比2023年增加8项。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2支志愿服务团队获评全国示范性团队、全国重点团队。全省首创体育辅导员制度,山东省大学生体质抽测合格率名列高职院校第五名,高出全省平均值25个百分点。毕业生王俊达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2024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18%。
八、扩大办学资源,职教高地建设及国际化办学实现新突破。
学校投入12920万余元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其中国家支持资金5000万,我校自筹资金7920万元。齐润集团、联通、油地农业科技、中建八局等行企投入共计2394.28万元。党委书记杜振波当选为第十三届中华职教社理事。选派7人分别赴新疆喀什疏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酉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和东营市利津县明集乡明家集村开展帮扶工作。召开黄河流域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教材专家论证会,持续推进黄河文化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揭牌成立马来西亚“班·墨学院”(中国铁建),参与建设埃塞俄比亚-“班·墨学院”(中国建材)、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等。招收巴基斯坦等7国留学生15名,依托“中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突尼斯海外分校”等平台,为当地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61人次。输出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6项、埃塞俄比亚3项,泰国课程标准1项。开发《石油石化碳中和创新创业案例》等双语教材3本。获批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功入选首批拟孵化的全国省级基层应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示范单位,10门课程入选省教育厅2024年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全面完成市、市辖6县、区开放大学建设。积极争取“政行企”各方资源,社会服务到款额突破6000万元。
九、围绕学生需求持续推动校园民生项目建设,“实体+虚拟”网格化治理模式被全市推广。
利用暑期为29栋学生公寓安装空调2943台,彻底满足在校学生对空调的期盼。入选“2023-2024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名单,节能型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成立毕业生发展中心,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一站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迈出坚实步伐。首创全国高职艺术疗愈中心,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体,专家工作室、心理研究所为两翼,建设5个学生社区心理工作室、9个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形成一体两翼、三方协同的“1115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打造无缝衔接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东职即时办”对接山东省高校“接诉即办”平台,用“1小时内开始办理,24小时内结办”的高效率,打通管理服务的“最后一米”,启用至今共受理诉求1200余件,满意度100%。探索“实体+虚拟”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起“四全安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校园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市校园网格化治理暨护校安园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校园网格化治理模式被全市推广。
十、深入推进宣传思想创新提升行动,建设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探索“一主线、二机制、三品牌、四行动”工作思路,举行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联系二级学院打造宣传工作“一院一品牌”共建仪式,首次在全校立项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推动成立新闻传播产业学院,推动与友好院校、媒体(报刊网)建设职业教育宣传联盟。学校校报获奖数量和奖项持续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官微年度阅读分享次数157.7万,同比增长169.6%,冲进全国高职院校10强,获评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与全国主流媒体共建“新闻宣传行动支部”,集聚媒体力量,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及《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各类信息或文章近3000条。在省教育厅网站战线播报栏目刊发信息取得改版五年来最好成绩。获“中青校媒(山东)年度影响力校园媒体”“2023—2024年度全国影响力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及全国“双读双歌”大学生读书活动“特别支持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