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较为多见。起病急骤,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1月我市各医院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骤,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又称“时行感冒”由时疫邪气所致。肺主皮毛,抵御外邪,邪袭肺卫,致使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表现为表热实证。若正气偏虚,或邪气偏盛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可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1月7日,记者咨询了潍坊市中医院的专家,专家为市民提供一份详细的“呼吸道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中医辩证
辨证要点:本病初起邪热犯卫,属表热实证,中期热毒袭肺,甚或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伤。
葛根
1.风热犯卫证
症状:发病初起,低热或未发热,咽痒或红肿不适,无咳嗽或轻咳少痰,口干。
舌脉:舌质边尖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芦根30g、薄荷6、g荆芥10、g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1日2次。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白前12g、紫苑12g、款冬花12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葛根15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常用中成药:可选择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之剂,如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肺止咳糖浆、宣肺止咳糖浆。
2.风寒束表证
症状: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参考方药:葛根汤加减
炙麻黄6g、炒杏仁9g、桂枝6g、葛根15g、羌活9g、紫苏叶12g、甘草6g。
加减:咳嗽咳痰者,加前胡12g、紫苑12g、浙贝母12g。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蒲公英糖浆或柴胡大青叶糖浆。
3.热毒袭肺证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或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参考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生麻黄6g(先煎去沫)、炒杏仁9g、桔梗12g、生石膏30-50g、黄芩12g、金银花30g、连翘12g、蒲公英30g、沙参12g、生甘草6g。
加减:痰黄黏稠量多者,加竹茹12g、浙贝片15g;痰中带血者,加用白茅根15g、小蓟12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8g、大黄9g。
中成药:儿童可酌情选用清肺化痰糖浆等。成人可选择清解退热颗粒、痰热清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
黄连
4.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水牛角24g(先煎)或羚羊角粉1g(冲服)、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参12g、瓜蒌18g、生甘草6g。
加减:高热神昏者,可加安宫牛黄丸1丸;胸闷喘促者,可加桑白皮15g、葶苈子9g;口干欲饮者,加芦根18g、玄参12g。
5.内闭外脱
症状:胸闷气促,喘憋鼻煽,呼吸困难,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益气固脱
参考方药:生晒参9g、黑顺片(先煎)9g、山萸肉15g。
水煎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1丸,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也可鼻饲或结肠给药。
6.气阴两虚
症状:倦怠乏力、口干、多汗、食欲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参考方药:沙参麦冬汤
淡竹叶9g、南沙参15g、党参15g、麦冬15g、粳米30g、炙甘草6g。
加减:乏力汗出多者,加黄芪12g、白术12g、浮小麦15g;不欲饮食者,加炒六曲12g、山药12g、炒麦芽12g;口干者,加玄参12g、石斛12g、五味子6g。
中成药:金贝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