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大,却像瞪羚一样跑得快、跳得高,是瞪羚企业的显著特点。近日,2024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公示,东营区共有18家企业入选,1家企业通过复核。一年里,东营区瞪羚企业“结群涌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
“历时两年,自主研发的无人化智能耐高温油气处理装备已广泛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石化炼厂等重大项目地面工程和集输储运版块。”东营市成功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商彩峰介绍,公司主要生产智能化油液气分离器、油井多项收集器等A2类压力容器,拥有专利85项,含21项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CCC和1项CQC产品认证证书,8项注册商标等。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瞪羚企业,高成长性在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自2022年,威飞海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开发项目在渤海海域锦州31-1气田点火成功,成为中国首家率先完成海试和工程化应用的企业,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也赢得了市场极大认可。
“公司海外订单量充足,今年全年的生产计划已经排满。”威飞海洋生产制造中心总经理徐建让介绍。目前,威飞已在全球设立了3家海洋装备研发中心及生产制造基地,服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能入围瞪羚企业名单的,都有着关键核心技术。山东汉德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复审通过的山东省瞪羚企业,一直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近日,我们又完成了6000HP连续满载一体化电动直驱压裂设备的山东省首台(套)设备认证,有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部负责人张之昊介绍,在公司石油电控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近1500万元,开展氢能装备制造项目,通过不断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石油大学等多个院士团队的紧密合作,相关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瞪羚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企业自身的高成长性与科技创新,同样也离不开“培育”环境。东营区高度重视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通过建立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对具有高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早发现、早培育。
——在顶层设计方面,东营区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服务体系,通过深入开展一企一员调研走访,2024年,现场走访企业1000余家次,服务指导项目申报企业400余家。精准对接企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策略,为企业指明方向,引导鼓励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加强产业培育方面,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优化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的跨界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优化园区服务方面,东营区聚焦企业项目需求,不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推行“工业项目落地”一件事,推动审批服务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融合,着力打造“园区事园区办”东营区样板。2024年,共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点对点”定制服务60余次,化解要素问题35个,保障1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
东营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7家,完成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备案362家。截至目前,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6家、单项冠军2家,省级“瞪羚”企业31家、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136家;31家企业荣获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称号,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