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过,寒意渐浓。环顾东营城区内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水鸟飞翔,一幅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我市在全国、全省率先建立了“河湖长+生态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四长联动法治护河机制,以法治护航强力推动河湖长制落实。今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一体推进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推动河湖管护取得扎实成效。
以“四长”联动推进法治护河
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水利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市聚焦问题,配套设置了61个“河长+生态警长”联控机制工作站、7个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10个法院驻河长办司法“直通车”联络站,搭建了“四个一”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构建了一支包括水利部门和公检法机关在内的1200余人的专业护河队伍。在市域主要河段探索设立“四长联巡”观测点,定期开展水域岸线联合巡护,合力整治水安全突出问题。配置219名生态警长,划定12类286处生态示范片区,有机融合基层河湖长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单元积极探索建立涵盖生态警长、社区书记、村级河长在内的“1+6+4”河湖生态警务共建网格体系,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司法工具作用,推动司法监督精准介入河湖管护全过程,共立案办理河湖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2件,发出检察建议29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2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切实扛起管护主体责任。建立了执法司法衔接“直通车”机制,开通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有效缩短案件审理期限和办案周期。建立河湖保护司法服务对接联络机制,推动形成了河湖保护共建联动格局。营造河湖保护环资品牌效应,以案释法,引导公众提升河湖保护意识。
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让大家看到了水质和两岸环境的日益改善,“河道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河水越来越清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美丽河湖建设成果日益彰显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盖举波说,“全市四级河长总量扩容至959人,市域主要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共开展巡河5.1万次,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日益彰显。”
今年,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Ⅲ类比例达到100%。布局设置水质监测点65个,农村千吨以上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终期评估,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20%,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不仅如此,我市持续夯实河湖管护基础,如期全面完成38条河流健康评价任务,科学修编107条河流、7个湖库的“一河(湖)一策”综合整治方案。督促指导津潍高铁、东青高速改扩建等16个涉河项目规范建设,全面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和河道汛期行洪安全。完善河湖工程体系,今年共实施河道治理27.15公里。2024年以来,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859个,今年11月11日,《水利部工作简报》刊载我市“清四乱”工作典型经验,并向中央改革办和17个部委、国家局及全国水利系统推介。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系统实施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着力改善提升河湖生态面貌和环境质量。今年,草桥沟(河口区段)、辛邵大沟、古运粮河成功创建为2024年省级美丽河湖,全市省级美丽河湖累计达36条段,市域主要河道绿化达标率达到95%。金湖银河、永丰河成功创建为省级效益河湖,淄河获评省级效益河湖标杆。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了灵气与活力,提升了沿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全力推动河湖管护高质量发展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河湖管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市河长办秘书科科长李成海表示,市河长办将认真贯彻全省河湖长制工作现场会和全市总河长会议精神,更好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筑牢黄河三角洲水生态安全屏障。
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持续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压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巡护责任、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行业监管责任、属地县区治管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治理,提升各级河湖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索“四长联动”机制,以法治护航全环节强化河湖长制监督体系、治理体系。
加强河湖污染防治。实施好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治理,持续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建立健全“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强化美丽河湖建设。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扎实开展河道水系绿化和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智慧监管技术应用。拓宽“河湖+、水网+”融合发展途径,深入打造水美城乡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
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强化工作调度和要素精准保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31项现代水网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优化现代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超前谋划“十五五”重大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国债、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支持,着力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防洪工程体系、农田灌排体系。
提升灾害防御能力。积极推进中心城雨水就近入河、黄河路水系延伸、易涝区域治理等工程,改造提升天鹅湖蓄滞洪区进水排水设施。健全跨县区水工程协调机制,提升县区边界拦河闸统一调度能力,着力健全市域防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