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高密乡村“共富公司”能干啥?

2024-12-24 15:34:16 来源: 新派网 举报
0
分享到:
T +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奏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高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尤其是在乡村,一批由党组织占主导,以推动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使命,虽然形式不一却切合相关村庄发展实际的“共富公司”纷纷成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动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

把“组织力”变“发展力”,架起“产业怎么壮大”的桥梁

步行五六百米就能从家门口来到公司上班,这是高密经济开发区李家疃村村民张桂香以前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为现实。

去年,李家疃村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张桂香与丈夫一起入职,主要负责鞋子打包发运,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两口子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家门口挣工资,还占了收入的大头,性价比太高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张桂香笑容满面。

李家疃村的电子商务公司是村办企业,以直播电商为主业。用李家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卓绪的话说,这是一家“共富公司”,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而成立的。

过去,李家疃村以种粮食为主业,全村260户、1000多口人,人均不足2亩地,收入有限。

  一名主播在李家疃村的电子商务公司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

为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路,该村党支部3次组织人员到先进村庄学习,拓宽视野、转换思路,最终依据地处连接潍坊与青岛的交通干道旁边,交通便利,周边劳保企业多等优势,确定了“党支部+直播电商”的发展路子,并聘请本村在外从事直播电商产业的青年人才为“共富合伙人”,联合打造电子商务公司,开展劳保鞋等产品直播带货。

找准了道路,下活了棋,一下子打开了发展新局面。电子商务公司成立当年,就推动村集体年收入从之前的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今年预计能提高到60万元。

村集体收入多了,村民受益就大。除了加强村庄建设,给村民免费发放大桶纯净水,给老年人免除卫生费、发放补贴等福利不断增加,还带动20多名本村及周边村村民实现就业。

有了村办企业的“打样”,部分村民开始尝试发展直播电商,已开办7家网店,甚至有部分外地网店经营户也把目光瞄向该村。

“有大公司存在,快递公司投放的力量大、优惠多,适合发展电商产业。”从外地过来的栾述勇从事电商3年多,为了加快发展,他把自己的第二个仓储物流部设在了李家疃村。

粮食种植之外,李家疃村终于有了新的主导产业,在周边村庄形成了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为扩大这一效应,在高密经济开发区统筹下,李家疃村通过“跨村联建”帮助冯家庄村、兴源街村、于疃村等发展直播电商及相关产业,让每个村年增收超过2万元。

“我们计划免费为‘跨村联建’村培养直播电商人才,还计划通过直播平台帮助周边村销售农产品。”李卓绪说,为发挥好带动作用,他们正在制定新的工作计划。

据统计,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融、资源互补、强弱帮带”的原则,高密已推动286个村联合成立“共富公司”53家,加快强产业与强村富民的融合共进。

把“规则力”变“竞争力”,优化“市场怎么闯荡”的路径

在高密,说起“泥巴变成‘金疙瘩’”,基本是指以姜庄镇聂家庄东村、聂家庄西村、南高家庄村等为主要制作地点的聂家庄泥塑。

聂家庄东村泥塑传承人聂来忱的工作室,架子上摆满了“老虎”及“八仙”人物等泥塑。一只只“老虎”,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威风凛凛。

“这种称为‘泥叫虎’,是经典造型之一。”聂来忱介绍,他一年制作各式泥塑2万多个,年收入16万元左右。

  聂家庄东村泥塑传承人聂来忱在制作老虎造型泥塑。

“如果没有联合社规范、推动经营,就没有现在的发展局面。”聂来忱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泥塑产业是“人人做、人人没饭吃”,现在是“人人做、人人能致富”。

原来,聂家庄泥塑是祖传的手艺,聂家庄东村、聂家庄西村、南高家庄村的村民,大多数有传承。最多的时候,三个村600余户人家,有400多户做泥塑,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但因为长期以来各家各户各做各的、各顾各的,再加上缺乏品牌意识、质量参差不齐、村民相互压价等问题,整个产业“小、散、乱”,效益越来越差,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一度只剩下40多户还在坚持,“金疙瘩”又变回了“泥疙瘩”。

为破解这一困局,推动传统文化工艺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姜庄镇探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工坊”模式来破局。

在这个模式下,镇村两级党组织引导泥塑从业人员成立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依托联合社,制定了原料供应、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宣传推介和销售渠道“五统一”制度,促进了产业分工,提升了制作标准,让原来的“家庭式小作坊”变成了“特色小工厂”。

以此为基础,联合社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整合资源成立非遗工坊,打造了集泥塑产品研发、生产制作、直播销售、文化体验、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为传统工艺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力促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让聂家庄泥塑焕发了“新生”。

聂家庄西村党支部书记聂传书说,在联合社与非遗工坊的推动下,不仅聂家庄东村、聂家庄西村、南高家庄村恢复了原有产业规模,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整个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还达到了5000多人,达到历史最高。

如今,立足非遗文化等特色品牌,高密已建立探索文旅融合、文创服务等多类型富民工坊32处,全力激发村级发展活力。

把“带动力”变“支撑力”,搭建“资源怎么用活”的载体

“耕地有托管,馒头有销路。”大牟家镇展家村,67岁的村民孙志昌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有合作社分红,就连蒸馒头的手艺也变成了活钱。

大牟家镇是产粮大镇,推动建立“集中种养型共富公司”,引导村民与村集体组成发展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是他们推进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就拿展家村来说,在“粮头食尾”上做致富文章,该村党支部一方面紧盯粮食生产,成立展家大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占股72%;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占股28%,引导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资、机械、人工和土地面积、粮食产量“三降两增”,每亩地综合增收680元。

  展家村村民制作的花饽饽

另一方面,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建设高标准粮储仓库,开展粮食代储存业务;开办“花馍作坊”,组织村民开展大馒头、花饽饽等面点制作,助力村民增收。去年,该村面点销售额达到10多万元。

有了好的成果和经验,展家村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与北杨家庄村、西刘家庄村、蔡家村、谭家庄村4个村联合成立“七彩粮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种植高筋小麦1.8万余亩,各村集体年收入平均达到15万元以上。

高密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迟大尉表示,在他们的分类定位中,展家大队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共富公司”属于“集中种养型”,即依托规模化种养,按照“共富公司+种养基地+农户”模式,促使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迟大尉介绍,集聚优势特色,高密已涌现出“生产加工型”“劳务服务型”“品牌赋能型”“集中种养型”“直播电商型”5种类型的“共富公司”,有合作社、工坊、公司,形式多样,在各自领域发挥带动作用,为强村富民提供坚强支撑。

姜庄镇前屯村成立劳务公司,组织50余名村民承接环境卫生、道路养护等服务项目,相关村民人均年增收3.2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注沟社区后沙沟村盘活闲置房屋,购买缝纫设备,成立“富民工坊”,承接玩具厂等来料加工订单,带动全体村民年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

这些事例,正在高密各地不断涌现,成为当地奋力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一大亮点。

夏天 本文来源:新派网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