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共计35个集群上榜。其中,山东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青岛仪器仪表集群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山东已有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青岛就占了4个,充分展示了青岛及周边地区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
1、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行业或产业形成的,由多家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带。这些集群不仅涵盖产业链从研发、设计,到制造、服务等全部环节,还包含了与其产业所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坚持发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更是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更是我国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是代表我国冲击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潜力股”。作为制造业的“国家代表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选拔极为严格,需经过小组赛和综合赛两轮专家综合评审,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以来只选拔出两批共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由此可见青岛上榜的四个制造业集群“含金量”十足。
2、
此次新一轮的选拔竞赛中,国家更突出了对于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视,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工业母机、精密仪器仪表等赛道备受重视入选颇多,此次青岛入选的两家产业集群就在此之列。
其中,由青岛牵头申报的青烟威船舶和海洋工程集群由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共同建设,拥有北海造船、中海油青岛海工、中集来福士等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200余家,以及山东海运、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青岛海检集团等上下游企业超600家,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原材料、建造、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其中的海工装备产值位列全国首位,其自主设计并建造的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开创了我国海上航天装备的先河。
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作为今年首次入选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类型,此次只有两家上榜,而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正是其中之一,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并不占优,但在产业创新方面,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可以算得上出类拔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参赛条件可以看出,选拔时考察的是参赛产业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发展生态、产业协作以及组织保障五大方面的综合能力。五项综合来看,青岛仪器仪表集群优势明显。
从产业上来看,截至目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共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50多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海洋仪器、电子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离子色谱仪等国内领先,产业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超过17%的高速增长。从技术领域创新成果上来看,青岛仪器仪表产业拥有8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2个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
3、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两次公布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青岛皆榜上有名,共斩获其中四个名额,充分体现了青岛在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山东作为工业大省“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
在上次评选中,青岛智能家电集群和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成功入选,这两家产业是青岛制造业长久以来的优势产业,从这里也可看出青岛作为老牌工业强市在制造业方面深厚的根基。
在青岛智能家电集群中,有着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企业,全市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研发创新载体50余家,拥有目前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而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则以中车四方等企业为龙头,聚集200余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具有高速动车组等一系列交通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全国55%的高铁动车、20%的地铁车辆产自青岛。
4、
千里长城非一日之功,青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兴盛,离不开青岛市政府对于发展制造业的重视,以及多年来踏实坚定的发展。早在今年5月31日,青岛市委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11月19日,青岛印发《青岛市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争创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引领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在《行动计划》中,青岛明确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目标,青岛两次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四个集群,就是青岛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证明。
在新兴产业领域,青岛着重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前位于青岛自贸区的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就是青岛首批挂牌的市级新兴产业园之一。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青岛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对于青岛这样的老牌工业强市来说,创新优化正是促进青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面对国家给予青岛“打造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青岛正以升级传统产业为“助推器”,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发动机”,带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向着新型工业强省起飞。
文:陈柏宇 崔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