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纤产业关键领域,不断革新先进工艺,全国超90%的绒面超纤从昌邑市走出,从此从运动鞋到风衣、沙发再到新能源汽车内饰都有了昌邑元素;加快培育布局新材料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球40%的避蚊胺从昌邑扬帆出海,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抢抓“双碳”机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起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厚植产业沃土、适度超前布局、拓展创新空间,昌邑正在探索形成一套自己的创新做法,深度融入全市“9+3+N”产业体系,一个个有着昌邑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在渤海之滨激荡起新质生产力的劲潮。
初冬时节,昌邑海边的芦苇渐渐泛白,微风吹过,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起伏,以其坚韧的身姿诠释着这片土地的韧性与不屈。这幅静谧的冬日美景,难掩一座城市的“热”与“新”。
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生产出由原料纤维做成的产品
01
攀高逐新
于细分领域“蓝海”中驰骋
瞄准前沿科技,培育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正成为昌邑市许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尼龙切片在经过纺丝、湿法、碱量开纤、拉幅烘干、基布磨毛、染色、定型、吸尘揉皮等一系列繁复的加工流程后,最终变成了一匹匹超纤绒面革,被打包送往世界各地。
“这种原料纤维非常细,粗度只有头发丝的十五分之一,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透气性好、实用性高。目前公司生产的超纤绒面革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40%以上。”在企业展厅内,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宫晓利告诉记者。
龙头起跳,有先发优势,但仍需始终保持超前战略眼光,不断向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公司投入了1000多万元,聘请了行业内顶尖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研发出了超细纤维绒面汽车内饰革,该产品一举打破了汽车内饰行业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欣说,新产品的“问世”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上一个新产品、搭一条新产线、建一个新园区,以创新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新生态的故事正在昌邑市持续上演。走进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数千吨的避蚊胺整齐摆放,正“排队”等待出海,颇为壮观。这家看似平平无奇的化工企业,却是全球主要的避蚊胺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
“别人都能做的,我们不做。企业选择赛道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在该领域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是否有机会达到国内第一。”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光表示。
多年以来,三力本诺遵循精准落子、细分赛道的发展逻辑,深耕窄分子量聚合物领域,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从最初布局芳纶聚合单体、避蚊胺、耐高温尼龙等新材料赛道,到即将拓展聚芳酯、高碳醇脂等新材料市场,三力本诺不断研发新产品,于细分领域“蓝海”中驰骋。
从这两家企业的成长之路中,寻找共通的发展逻辑,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聚焦细分领域,坚持科创研发,并充分利用“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基于原有赛道,不断寻求新突破,以“专精特新”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在细分赛道中,用好新质生产力,成为昌邑市不少企业的突围“诀窍”。
浩信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
02
设备更新
昌邑智造迎来“质的飞跃”
走进浩信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一个个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无人看守作业”,黄色机械臂伸缩、旋转,按照预定程序,将差速器壳体精准放置到传送带上,接收到壳体的数控机床立即开始打磨、抛光。机械臂、传送带、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之间配合默契,电机壳、飞轮壳、变速箱壳体、轮毂等一个个简单而精密的零件快速“走”下流水线,等待在汽车上“大展拳脚”。
走进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印花一厂,白色布料进入自动调浆系统后,被斑斓色彩一层层叠加印染,展现出万千变化,再经过蒸化、水洗、后定型等生产流程后,从车间走向广阔天地。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两种原材料变身成涤纶长丝面料,需要历经千百道工序的磨炼,而数字化、智能化元素始终充斥在这场试炼之旅中。
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DCS控制室
走进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DCS控制室,各个生产装置数据一览无遗,操作人员正实时监控着各生产环节,通过远程操作,精准控制温度、压力,确保生产安全。复杂的生产过程被具体量化成一组组数据,数字活力在此刻涌现。数月前,该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印发的首批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
这些场景,是昌邑产业发展的“新”之所在,也是该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写照。“目前,企业设备更新投资1亿元以上,上新了退煮漂一体机、斜台式印花机、四幅式蒸化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纺丝、加弹、织布、印花等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100%。”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涛表示。
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展厅内的产品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激发出昌邑市更多发展潜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通过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康迈机械节省人力70%以上、中云机器生产效率提高了47.8%、海特印染产量翻了10倍、成泰新材料每年节约成本50万元以上、富润纺织产品一等品率提高12%……
以“更新”促“焕新”,从“制造”到“智造”,在这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中,昌邑市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今年以来,昌邑市抓好设备更新、企业培育、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革新,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聚焦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印染等重点产业,建立重点企业设备更新目录库,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1.5亿元,实现工业技改投资增幅27.4%,掀起了一股技改热潮。
山东誉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自动化生产机器
03
前瞻布局
开拓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昌邑产业之“新”,还来自逐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从其中奔涌而来。
一间占地不足1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却能研发出芯片固晶机,并成功走向市场,产生上千万的产值,这便是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魅力所在。走进山东誉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的芯片固晶机正在模拟运行,焊头和画锡机械臂来回摆动,视觉引导机械臂稳定运行,搭配下方的顶升机构,迅速完成一次芯片吸取工作。
“固晶机的吸取贴合机构在吸取芯片时,下方的顶针和上方的焊头需要紧密配合才能确保芯片准确、稳定地贴装到指定位置。一旦在配合上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芯片开裂、破碎。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芯片固晶机在精确度、速度、稳定性等方面,已经可以实现国产替代,后续企业会继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研发力度,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精细调试,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山东誉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骋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当下和未来发展局势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各县市区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点,昌邑市正在逐步完成超前布局,抢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关键赛道。
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的巨大风车阵
乘车一路向北,在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了一排排高高耸立的白色风机,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将绿电送往千家万户。途中,一片片光伏板闪耀在阳光之下,汇成一片“蓝色海洋”。
“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所辖项目已建成容量410兆瓦,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钮效也告诉记者。
如今,昌邑已经形成了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构建了“零部件配套-整机制造-风电场设计施工运维”完整链条,其自主研发的高效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最大功率达到12MW;山东亿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研发生产的新能源产品能效转化率是空调的3倍,耗电量仅为一般电暖产品的20%;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三峡新能源、国华能源、中核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央字头”企业聚首昌邑北部盐碱滩,形成了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全业态发展格局……完整布局新能源赛道,昌邑市抢先一步,迎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新活力集聚、新引擎发力、新格局重塑,莱州湾畔新型工业魅力四射、热潮奔涌。昌邑产业正向着更高山峰攀登、更远蓝海扬帆,御风前进、向新而行。
调研手记>>>
创新引领“制造”迈向“智造”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
放眼渤海之滨的昌邑,创新正加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统筹推动设备更新、数字赋能、智能化改造等关键环节,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向产业集聚,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今年以来,昌邑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4家,同比增长44%;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5家,同比增长50%。
从“制造”到“智造”,昌邑做了什么?答案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进浩信集团,不见传统铸造企业的灰头土脸,反而现代感和科技感满满。铸造车间配置国际先进的重力造型线1条、低压造型线6条,应用“云+网+厂”智能制造模式,单一黑色金属铸造已经向“黑色+有色”金属铸造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飞轮壳生产线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加工单元和自动测量补偿等先进技术工艺,通过数字化、无人化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化。
浩信的创新不仅在于单一技术的突围,更在于对焦现实难题,通过整合生产线,解决效率和成本掣肘。企业生产线从设备研发到工艺流程再到产线布局,都属于其自主研发范畴。不止是浩信这样的标杆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些极具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也把一线车间当做“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比如山东誉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封测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自主研发了省内首台芯片固晶机,已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了芯片固晶机,公司生产线也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创新设计。公司现在正处于“重研发”阶段,每年都会拿出500万元左右用于研发,当年利润几乎都会投入到新一轮的研发中。一共32名员工的团队,研发人员占11人。
产业创新谁来推动?毫无疑问是企业。企业是创新主体,更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从业者们以敏锐的行业嗅觉、强烈的开拓意识,引领撬动更多优质资源集聚。而引进人才、产出成果、实现市场化,是一个过程。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如何顺利地渡过这个过程,熬过这个“从研发到盈利”的阶段,非常重要。为了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昌邑强化金融赋能,支持企业争取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资金。今年以来,10家企业成功备案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鲁科贷),备案金额共计6850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昌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高端化工、机械装备、纺织超纤、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1至9月份,这些产业集群中的286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占昌邑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1%。如何通过技术改造,让这些产业集群同样形成新质生产力?昌邑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工程,打通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堵点”。
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印染一车间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斜台式印花机、阶梯式水洗机、四幅式蒸化机等设备,实现了印花图案数字化实时采集、比较、判定,残次品率下降95%以上,染化料复用效率提升30%,水洗水耗降低15%。一台设备同时蒸化加工四种不同花型产品,生产效率提升200%。二车间配备的练煮漂一体机,是目前国内产线最长的单体练煮漂设备,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近1倍。
在“数智”加持下,一批诸如华宝这样的优质企业加速蜕变。这也给其他区域的企业找到转型方向提供了升级“路线图”,吃下了“定心丸”。培育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存在共性路径,虽然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重视创新、依靠创新的本质是相通的。创新不分大小,只有新旧。以创新为引领,“小而散”也能成为“大而强”,一个企业也能成为一个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