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各处设立实体服务平台,就近受理群众法律诉求,把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变“坐诊”为“寻诊”提供上门法援,优化调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让群众办事既便利又见效率……去年以来,寿光市司法局精心打造“暖心法援”工作品牌,构建起覆盖县镇村的三级服务网络,把服务力量下沉到群众身边,为群众依法维权构筑起一道坚强的“法治后盾”。
“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
设点驻站 建立“半小时服务圈”
走进寿光市司法局开设的法律援助“自选超市”,提供服务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基本信息和执业特长都被公开展示,群众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承办律师。
寿光市司法局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依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建立起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不仅能够对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初审受理,还推行代办服务,让群众“少跑腿”。法律援助联络员由村(居)法律顾问兼任,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援助诉求,明确告知申办条件、办理流程、所需资料等事宜,避免群众“折返跑”。
寿光市司法局通过三级设立实体服务平台,实现了中心站点“一站办结”、城乡站点“就近受理”、村级站点“即时引导”,全域范围内铺开了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寿光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细心解答群众问题。(资料图)
上门法援 拓展创新服务路径
“本以为拿不到赔偿了,多亏了援助律师的用心帮忙,几经周折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来寿光务工的外省群众李某因为不慎受伤造成劳动能力严重丧失,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经援助律师积极协助,他最终获得全额赔偿,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当初,受伤的李某走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准备提出申请,寿光市法律援助中心驻仲裁委工作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主动介入,指派两名律师为他提供法律援助。因用人单位已经注销,援助律师对用人单位的经营者提起了诉讼,还帮助李某申请认定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等。
提供上门法援是寿光市司法局拓展创新法律援助服务路径的生动写照。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在寿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法律援助“晓亮工作室”,推行“调解+仲裁”工作模式;在“零工客栈”常设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常用法律书籍刊物,律师作为服务专员对援助诉求即时受理代办;在部分重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组建“流动法援工作站”,开展“周末敲门”行动,包靠律师到工地现场进行普法,及时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寿光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到零工客栈开展普法活动。
优化服务 浸润群众心田
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项保障困难群众平等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寿光市司法局不断优化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制,深度整合、优化调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提升办理效率,让法治的“及时雨”浸润更多百姓心田。
“有援助律师在,遇事不用自己发愁。”年过八旬的王某夫妻二人见到援助律师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此前,因为养女不尽赡养义务,也不同意承担养老院费用,援助律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援助方案,第一步帮助2位老人解除收养关系,享受了免费入住养老院。因养女未支付过赡养费,王某夫妻再次进行求助后援助律师积极分析案件情况、收集证据、代为起诉等,争取到每年4700余元的赡养费,并在判决生效后第一时间申请了强制执行。
致力于将法律服务送进困难群众心里,寿光市司法局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实现了群众“一次跑腿一遍办好”,2024年容缺受理67件援助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