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村里大变样,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我也住上了新房子!”11月7日,记者走进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冢子村采访,73岁的村民宿佩荣感慨道。村里旧貌换新颜,离不开市委网信办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帮扶。
秋冬交替之际,进冢子村的水泥路旁,广袤的田地里,早早播下的小麦苗已有拇指高,翠绿的颜色向四周蔓延,一片生机勃勃。趁着天气晴暖,不少村民扯上水管给麦子浇水,好让它们顺利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麦地旁边,一条宽约2米、深约3米的排水沟向远处延伸,与其他方向的排水沟交织成网,这是今年村里刚刚完成的水网工程。
位于峡山区最南端的冢子村与安丘市景芝镇相接,村民多靠种植大樱桃、大姜为生。村子地势开阔平坦,给机械化种植带来了便利,但遇到强降雨积水排泄不畅,容易形成涝灾,成为影响村民收成的一大隐患。市委网信办驻冢子村第一书记刘浩在入户走访摸底时了解到,农田排水是当前村里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村集体收入底子薄,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刘浩(后)在田间与农户沟通交流。
刘浩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在市委网信办的大力支持下,他配合村“两委”多方协调资金、机械,施工队伍顺利进场。目前,全村已经完成2400米排水沟建设,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功能,村民的“饭碗”端得更稳了。
村民宿佩荣对第一书记入村带来的变化感受很深。宿佩荣今年73岁,家中新旧两处并排的房屋十分引人注目:西侧是两间低矮的砖房,斑驳的门框、开裂的砖缝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东侧是两间新盖的水泥房,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西边两间房是1984年盖的,已经40年了,一下雨就漏水。”宿佩荣说,他没有什么收入,身体也不好,想翻盖新房很难。第一书记帮忙争取了危房改造补贴,不用自己花钱就盖起了两间新房,屋里还垒了炉灶和火炕,再也不用为下雨天担心了。逢年过节,第一书记还联系爱心单位前来走访,让他们心里暖暖的。
说起住上新房子,宿佩荣满脸笑容。
入户道路硬化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村民便捷出行需求的民心工程。冢子村村路修修补补,一些地方成了凹凸不平的“补丁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成河,给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市委网信办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多次讨论,组织将路面硬化到户,同时安装了20盏路灯,收获了群众满满的赞誉。
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还在路上。结合冢子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驻村工作组已经开始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进一步激活持续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