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潍坊潍城区玲珑小区的刘玉起、郭玉芬是一对平凡的老夫妻。10月24日,潍城区卫生健康局的两位工作人员专门上门,帮助他们签订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人去世后,捐献遗体(角膜)如果能救人,还能为人类的医疗事业作贡献,也算是换一种‘活法’,这对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两位老人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
刘玉起、郭玉芬夫妇领到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
10月24日,记者来到两位老人的家中看到,房间不大,但整洁温馨,让人很难相信,家里有一位行动不便的病人。76岁的刘玉起患有帕金森病已9年,4个多月前不慎摔倒,致使身上多处骨折,无法行走,一直由75岁的老伴郭玉芬照顾。两位老人穿着朴素,说起话来和蔼可亲。
刘玉起夫妇有两个儿子,孙子、孙女也都上大学了,生活幸福。刘玉起喜欢音乐,能演奏葫芦丝、笛子、二胡等乐器;郭玉芬喜欢看报纸,是《潍坊晚报》的忠实读者,已经订阅20多年了,读报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当日上午,两位老人在家里从潍城区卫健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看到名字出现在登记表上的那一刻,两位老人脸上露出自豪而幸福的笑容。他们的二儿子作为执行人,也在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名字,并留了联系电话,“这是父母的荣誉,也是我们的骄傲”。
谈及签订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一事,郭玉芬表示,多年前,她通过《潍坊晚报》了解到很多人去世后捐献了遗体、器官,自己很受触动。她想到,人在过世后,就是一捧灰,如果身后能捐献角膜、遗体,不仅能够帮助他人重获光明,还能为人类的医疗事业作贡献,于是产生了身后无偿捐献角膜、遗体的念头,老伴也很认可。两位老人就把想法告诉了两个儿子,开始孩子们没有同意,数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最近终于做通儿子们的思想工作。
刘玉起行动不便,无法外出,两位老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办理相关手续,于是拨打《潍坊晚报》热线电话8196110求助。得知两位老人的心愿后,记者联系了潍城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方获悉后,当即表示特事特办,专门入户为两位老人办理相关手续。
“我们俩终于如愿签订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了,太开心了。”郭玉芬说,做出这一决定,不是他们有多伟大,而是想让更多人得到及时治疗,尽己所能为社会作一点贡献,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太感谢你们了,正是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才能让更多的患者重获新生。”潍城区卫健局工作人员感动地说,两位老人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让人敬佩。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捐献人体角膜、器官、遗体,被誉为“献上生命的礼物”。器官、遗体捐献对科学普及、医学进步、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近几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签订纸质的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或者通过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签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大家的这种捐献意愿,也反映了城市居民整体的文明程度。潍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0年起,全市累计完成器官捐献登记4.64万余人,遗体捐献89例,器官捐献246例。他们衷心感谢捐献者及其全家为人类医疗事业所作的贡献,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加入捐献的行列中,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挽救更多的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