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在雪野湖航空博览中心揭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与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推出雪野环湖、雪野—齐长城、雪野—泰山3条体验带飞线路。这意味着,济南已经正式入局低空经济的庞大市场,在各地争相发展空天经济的比赛中,力争赢在起跑线上。
潜力巨大,瞄定空天背后有万亿市场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为何能获得多方目光竞相关注?因为在其背后,是济南逐梦“天空之城”的鸿鹄之志。
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由济南能源集团100%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亿元。不难看出,100%国资控股,代表的是济南发展空天经济的决心和魄力。此次济南入局,是为了加速开发新兴的低空经济产业,加强空天领域的竞争力。
何为低空经济,从定义来看,低空是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而低空经济,则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天空的探索不再仅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在学习与科研中飞速发展。低空经济已经作为先进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全世界争相开发的战略性产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家已经正式开始发掘这块庞大的市场。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计划中提出到2030年,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据有关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蔚蓝天空上,不止有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还有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已经初具雏形。
落子筹划,济南抢先布局低空经济
面对着空天经济的发展契机,济南抓住机遇,果断先手布局,占据市场领先位置。
2021年,《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从此,济南市空天经济产业正式起步,快速发展。2022年7月27日,全球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并成功投入使用,标志着济南在空天经济领域的布局已卓见成效。随着“济南一号”“泉城一号”的成功发射,济南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今年5月份,《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发布,围绕“发展低空新业态”为主要目标任务,计划提出,到2027年,济南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为此,济南正综合规划,多项措施齐头并进,助力空天经济发展。
首先是从技术入手,以人才推动发展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创新,则是推动生产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首座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济南空天信息大学正在筹建中。济南空天信息大学的建成,将带动1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级实验室的发展,助力济南市空天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同时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培养后备力量的同时,济南也正大力发展现有力量,先后引进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8家科研机构,获批国家高性能电磁窗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87个创新平台。9月20日,中国首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国近百家科技机构、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泉城,这足以说明济南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分量。
其次是从市场入手,科技赋能产业发展。9月1日,2024年济南市空天信息领域数字场景推介发布会举行,会上,济南发布空天信息领域50个数字场景,聚焦卫星与火箭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空配套、低空经济四大领域,包括38个场景能力清单、4个政府场景机会清单、8个企业场景机会清单。这些数字场景的应用,将为空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以创新推动实践,以科技赋能生产,从无人机航拍,到无人机货运配送航线,从农业耕作到电力巡检生命救援。空天信息产业的技术正在逐渐赋能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济南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
截至目前,济南市已经设立了总规模7.5亿元的产业引导资金,在首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上还发起成立了空天产业基金群,构建了“1+N”产业基金体系。济南的空天产业领域企业单位已经达到83家,2023年实现了营收234.06亿元,展现了蓬勃的发展活力。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7.13万家,山东以5599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济南企业数量领跑全省。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在如此关键的契机下,济南正锚定空天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以空天信息技术为低空经济赋能,向着济南的“飞天”之梦迈出坚实步伐。
文:崔恒亮 陈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