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历史画卷,再添浓墨重彩的篇章。
2023年,三级储量时隔十年重上“三个一亿吨”;原油产量连续六年保持稳产后箭头持续上扬;盈亏平衡点持续走低,高质量发展评价总体得分创五年来最高水平……
数字是汗水的结晶,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增减之间,跃动着油田干部员工目标同向加速奔跑的样子——理想信念很“燃”、创新求变很“潮”、干事创业很“拼”。
锚定“6335”发展战略,在推进“1337”系统工程进程中,油田的科技创新水平更高、绿色发展底色更亮、能源饭碗端得更牢。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说,油田广大干部员工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把“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忠诚信念转化为“端牢能源饭碗”的生动实践,为建设能源强国、美丽中国加油助力,跑出了胜利的“加速度”。
今年年初以来,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的董斜19井峰值日产油气创造胜利西部探区油气日产最高纪录;海上油田诞生两口百吨井;丰页1-2-512HF井再次刷新钻井施工纪录,进一步加快济阳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进程。
加快西部,进军深层,常非并重;页岩油“解绑”,化学驱“下海”,新能源“风光”。
横向拓展,纵向发力。这既是油田端稳端牢端好能源饭碗的战略调整,也是牢记嘱托、再立新功的感恩奋进。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油田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坚持价值引领战略,完善目标同向机制,实施“三大计划”联动,形成价值创造合力,为端牢能源饭碗、保障能源安全发挥“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
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密切配合,一体化协同作战保障页岩油生产。(朱克民 李佳 摄)
聚焦页岩油效益开发,油田和胜利工程公司等单位坚持勘探开发、地质工程、技术经济、科研生产“四个一体化”,推动日产量从100吨增至1600吨以上,博兴洼陷建成中国石化首个10万吨级页岩油立体开发试验井组。
针对包括页岩油在内的难动用储量,油田与石油工程公司联手合作开发,2022年、2023年连续升级管理办法。合作以来,累计盘活1.51亿吨难动用储量,建成产能186.7万吨,产能占比由7.3%提高到51.4%。
得益于合作开发,“少井高产”模式实现海陆两栖,“要打就打高产井”的理念深入人心。“新井打得少了,产油量却多了。”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副经理孙以德介绍,截至目前,油田陆上常规投产新井同比减少20%,平均单井产能提高10.6个百分点。
外部联手,内部画同心圆。从2023年开始,油田构建联产联责运行机制,各专业化单位与开发单位围绕油藏经营共画同心圆,持续放大油藏经营价值。今年前9个月,减少作业工作量259口,累计增油9000余吨。
油田举办第二届专业化产品及技术互供交流会、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转化推介会。(王国章 摄)
与页岩油勘探开发蹄疾步稳同步,油田始终把常规油藏开发作为增储上产的“压舱石”,咬紧不放、难中求进。
聚焦新领域、大发现、大突破,油田深挖“四个10亿吨”资源潜力,谋划七个产量增长点,以进攻姿态确保原油产量稳中有增,采收率持续走高,盈亏平衡点持续降低。
油田还把新能源摆在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协同互补,发挥各自禀赋优势,形成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推进中浅层地热开发,开展干热岩地热发电前瞻性研究,今年年初以来,万元产值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1.7%,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4%。
截至目前,油田已建成412座光伏发电站并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年自发自用绿电规模居中国石化榜首,油气生产用电“含绿量”达到23%。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油田,山东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勘探开发数智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中石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在胜利油田召开提高采收率技术交流会。油田科技管理部副经理梁栋认为,这既是油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盛装亮相,也是业内对标追标、交流互促的科技盛宴。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油田勇担“国家队”科技创新职责使命,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攻关18个技术领域的科技难题,全力推进成果集成应用锻造新质生产力,打造技术“策源地”。
勘探方面,形成单点及全节点高密度地震、页岩油富集机理与资源评价、山前带复式立体成藏等理论技术,支撑油田三级储量时隔十年重上“三个1亿吨”;
9月18日上午6时,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工程)顺利完成100万吨二氧化碳注入。(王国章 陈倩倩 摄)
开发方面,形成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页岩油立体开发、CCUS一体化、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压驱开发等技术,支撑原油产量稳产6年后实现“箭头向上”。
石油工程方面,攻克万米深井钻井、超级“一趟钻”等“卡脖子”技术,研发科学钻井远程决策系统、钻井液智能坐岗系统、MRO物联网等数智化系统,加速研制页岩油开发全自动钻机、浅层套管自动化钻机等自动化装备,引领传统产业实现升级跨越,形成行业领先优势。新能源方面,开发了国内首个油气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形成“风光热储”多能协同互补技术系列,每年可发绿电量超5亿千瓦时,支撑油气清洁高效开发、生产用能“碳排净零”。
安全绿色方面,攻关形成了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智能分析与管控技术,开发油田企业能源优化管控中心,搭建甲烷和VOCs “空天地”监测平台,推动风险隐患防控和本质化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面上成系列,点上有突破。页岩油战略性突破破解陆相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难题;化学驱不断挑战耐高温高盐极限,下海形成“埕岛模式”;“揭榜挂帅”攻关11项“卡脖子”难题,转化推广成果4890多套;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离心泵和密相注入泵填补国内空白;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
6月20日,“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济阳页岩油勘探开发试验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胜利油田举行。(王国章 摄)
2023年,国家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智能油气田研发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平台“赛道并跑”名单。2024年,油田致力于打造智能油田综合解决方案创造者和供应商,整合组建了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青岛技术研发中心,赋能油气勘探开发。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基础工作都是重中之重。”科技管理部经理张雷说,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
近年来,基础研究在油田多点开花——形成济阳页岩油“咸化早生、无机控储、源储一体”的基础认识,创新发展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理论,首次发现独立降解直链烷烃的产甲烷古菌。
抽油机不知疲倦地把石油从地下采出来;耀眼的光伏板给油气生产注入绿色动能;一口井“吃”进二氧化碳,多口井“吐”出原油……
这些场景在胜利油区随处可见,背后是油田打造的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多能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既要能源保障,又要绿水青山。传统石油工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道时代考题。
胜利油田“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工作
没有等出来的机遇,只有干出来的精彩。2023年9月12日,国内首个油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落地胜利油田。
“‘源网荷储’智慧能源平台是一种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实现多能平衡互济、源荷高效匹配、新能源友好消纳。”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倪承波说。这是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保障更强、碳排更低、成本更优。
截至目前,油田投产的各类新能源项目年代油9260吨、代气4400万立方米,年节标煤15万吨、碳减排70万吨。
绿是一种颜色,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担当。作为传统能源企业,油田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清洁生产全链条、经营管理全领域。
孤东采油厂管理四区827P5和827P7井场依托分布式光伏电站、变压器、抽油机负荷、多端口能源路由器及储能装置设计构建成了智能微电网系统。(朱克民 高洪涛 潘敏 摄)
从采油到储油、储气、储碳、固碳,持续锻造深地空间,构建“热电氢储服”多能互补新能源产业格局,全面推进从稳定生产向柔性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实施一体化能效提升和“大地面”优化工程,打造“景中有井、井在景中”的城中绿色班站。
油田制定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无废企业”建设达到A级标准,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双降低。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聚焦发展方式创新,有序推进钻井压裂设备“柴改电”、化工产品“粉转液”、物资运输“公铁海”联运等在内的33项工作任务,全链条、全节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绿色转型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护栏和挡板。严抓安全责任落实,严抓安全风险防控,严抓安全能力提升。油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安全,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三讲三强”专项行动、“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3年8月,油田将特殊作业、非常规作业及高风险施工等合并为高风险作业实施从严提级管理,并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实现全面受控、本质安全。
今年8月26日夜间,胜利油区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油田上下坚持“想到最坏、做到最好”,最终实现影响最小。
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杨勇说,这得益于油田构建的“大生产、大运行”体系,进而形成的油田上下共同关心生产、关注安全的良好态势。
基础更牢、效率更高、质量更高。今年前三季度,油田生产原油1767.55万吨,超计划1.50万吨,盈亏平衡点继续降低。(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