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宣传活动在胶州市胶西小学校园内热烈展开,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语言文字中的植物之美”。张建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带领小学生们领略自然与文化的奇妙融合,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和语言文字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张建锋老师便以一首描绘植物的古诗作为引子,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绿色的世界。他解释说:“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植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语言文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后,张建锋老师详细介绍了汉字中与植物相关的字词。他指出,许多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禾”字代表着粮食作物,而由“禾”字衍生出的字词,如“秧”“稻”“黍”等,都生动地描绘了谷类植物的生长和收获过程。通过张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不仅对这些字词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更感受到了古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除了字词,张建锋老师还带领孩子们领略了成语中的植物之美。他列举了“良莠不齐”“不辨菽麦”“悬壶济世”等成语,并逐一解释了它们的含义和来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这些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让他们对植物和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地认识。
活动的最后,张建锋老师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学会用语言文字去描绘和表达身边的自然之美。他说,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这份美好,用智慧和才华去创造更多的精彩。
个人简介:
张建锋,男,1980年生人。
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成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基地管理中心科普实践教育办公室主任。
山东省科普讲解团成员,济南市科普报告专家团成员,济南市市中科普大讲堂特聘专家,济南市市中区科学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通讯员: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