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胶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茂腔非遗传承人,八角鼓非遗传承人,西安戏剧学院校外专家,山东省老教授协会文化与艺术教育委员会研究员,青岛工学院特聘教授。1986年12月加入青岛市茂腔剧团,主攻小生兼老生、娃娃生、老旦。在《白蛇传》《南京》《林娘》《龙凤面》等剧目中均饰演主要角色,曾获得多个省级以上的大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到从艺感悟,我印象中有这样几件事,让我感悟很深。
18岁那年,我扮演《林娘》中的王玉一角,表演结束,领导们很是欣喜,他们都想看看这位舞台上的“盲人老者”,现实中到底是什么人扮演的,甚至还有几位领导当场落了泪,他们都说我演得真好。领导的肯定,对当时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同年,《白蛇传》上演,我扮演的许仙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评,一阵阵浪潮般的掌声袭来,我既惊喜又欣慰。无论是来自领导的肯定,还是来自观众的鼓励,都坚定了我从艺的决心和信心,18岁的我想着我一定是属于舞台的,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把茂腔给演下去。
九十年代初,戏曲市场不景气,剧团连工资都开不出来,看着周围很多人改行,我也蠢蠢欲动,可最终,对茂腔的那股热爱战胜了现实的遭遇。1995年,那时我怀孕八个月,但依然坚持在舞台上演出,有一次演《宝莲灯》,台下一位大娘惊叹:“怀孕了怎么还敢演出!”九十年代,地方戏发展举步维艰,很多时候连正式的表演场所都没有,只能露天演出,夏天衣服被汗水浸透,表演结束后戏服能拧出一股水来,冬天就在冰天雪地里演,手上长满了冻疮,我依然坚持了下来,我知道生活固然困难,可离开舞台和茂腔,我只会生不如死。
后来,国家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我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但我的老毛病却改不掉了:演出前一晚依然会激动得睡不着觉、走在路上也忍不住唱两句、在家包饺子也会突然做起戏曲动作、演出前半个小时不敢说话只为快点“入戏”......我想,时代在变,但是演员的基本修养不能丢,对戏曲的敬畏不敢变。
如今,我不仅演戏还开始教戏,我的学生有的是专业戏曲演员,有的则是戏曲爱好者,面对这帮90后、00后,我的思路也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守正创新”,我们要传统,更要创新,站在新起点新高度,把茂腔发扬光大,这是戏曲演员的责任,也是我不可推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