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牢记“国之大者”、扛稳责任担当,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利用,探索形成了一批适用的盐碱地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聚力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贡献垦利力量。
一大早,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兆山就来到垦利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今年,他在示范园内种植了130亩玉米,涵盖105个品种。
田兆山
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块地的含盐量在3.7‰左右,这些品种里面筛选出20多个抗盐碱能力比较强的,这些品种继续通过2到3年的试验,会大量地在咱们东营盐碱地上推广应用。
垦利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总面积约5300亩,涵盖268类不同作物品种。示范园聚焦“改地、提链、选种、改种”四个方向,先后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全方位开展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节约集约用水、种业“育繁推”、农作物新品种新模式等各项集成示范。
吴彤彤
垦利区永安镇党委副书记 宣传委员
目前,示范园已完成工程量的60%,园区已经入驻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21家高校院所,引进各类专家团队30余个,在改地、改种、改水等方面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路径、模式和方案。
“驱”盐化“碱”,需要实现土地和种子的双向奔赴。在垦利区全梯度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油菜、大豆等作物长势喜人。这两年,一邦农业充分利用全梯度综合实验平台,与大院大所合作开展种质资源筛选工作,在轻、中、重度盐碱地上筛选出“登海605、京麦188、华油杂62”等180余个优质耐盐碱品种并推广应用。
王沙沙
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
我们经过这几年的试验示范,现在已经初步对耐盐作物品种的筛选以及耐盐轮作模式的探索有了初步的成效。下一步,主要是在全梯度盐碱地现有基地的基础之上,我们希望把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在盐碱地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开展耐盐作物品种的产业化。
垦利区全梯度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4000亩,土地含盐量从1‰—20‰呈全梯度分布,是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天然试验场。借助国创中心的科研平台和合作专家库,这个基地围绕耐盐作物品种选育,实现实验室育种、大田选种的有效衔接,涉及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12种作物、150余个品系,构建起盐碱地农业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
杜保同
垦利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
垦利区承担盐碱地试点项目14个,综合开发面积5.47万亩。首创了“国企代建+社会资本规模经营+现代科技工程改良措施”的模式,目前试点总体进展超过80%。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全梯度改地适种,全过程改良推广,扎实完成试点任务,打造国家盐碱地中心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
近年来,垦利区依托盐碱地资源优势,聚焦盐碱地“地种相适、多元开发、科学治水、品牌打造、利益联结”,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4.9%,分别高于国家省市增速3.6、2.9、0.5个百分点,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为了让每一寸盐碱地都产生效益,垦利区着力打造“瀚海丰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今年实施子项目13个、总投资16亿元,在盐碱地上发展万亩稻田、蟹池、盐田、海产养殖、红滩湿地、光伏能源等“六个万亩”产业,系统集成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打造盐碱地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变“盐碱荒滩”为丰产丰收的“金山银山”。2023年,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