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是有危机意识的。作为山东经济的“优等生”,连续两年在全省16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斩获“一等”等次的潍坊,从来没敢稍有懈怠,而是在成绩面前保持高度清醒和冷静,不断主动给自己加压。
从去年开始,潍坊大张旗鼓搞“擂台赛”,先是14个县市区的书记挨个登台述职,接受点评;接着是36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述职打擂,亮成绩、查不足,谈打算、比干劲。
这可是真打擂。讲成绩,你得靠数据;谈差距,你得敢面对;提思路,你得真能干。每人限定6分钟发言,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要讲清楚,在你的任期里你都干了些什么?是怎么干的?是如何做到“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是否做到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担当?
这是很不容易的。擂台赛,是当众大比武,要亮真本事的,要有确实拿得出手的东西。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毕竟,给你打分的不是某个人,而是由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部门、市统计局选出的,这些人可都是行家,你展示的是真材实料还是水货,他们一眼就能看清。何况还有全部主要领导现场督阵。擂台上每个人的表现都要接受“好”“较好”“一般”“较差”4档评价,而且当场打分当场公布。如果没有点真功夫,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擂台上确实很难打赢的。
1.
匠心独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至于为啥要搞这么大的动作,潍坊的主政者开宗明义:
树牢“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的标准,深化“大交流”“大比武”“大述职”,强化比学赶超,提升专业能力,锤炼过硬作风,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激发党员干部激情活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快突破、上水平。
说起来,潍坊是一个出经验、出模式的城市。“潍坊模式”“诸城模式” “寿光模式”,都曾经在全国叫得很响,现在探索出的这个激发县域竞争活力、凝聚全市发展合力的“书记局长擂台赛模式”,同样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把本就竞争激烈的头头脑脑们聚在一起“擂台比武”,看似只是简单换个形式,实则是匠心独运: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擂台赛,激发出整座城市的拼搏斗志,展现出了一往无前的精气神,更是对常规同行竞争模式的一次创新升华。
比赛只是形式,发展才是目的。擂台赛激发出的是各地奋楫争先的动力活力,但更宝贵的是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赛出了跨越发展的精气神,在竞争中实现共同跨越,在跨越发展中建成更好潍坊。
2.
拼字当头,领头羊就得有股拼劲儿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一代干部有一代干部的使命,但不管是谁,不管是多大的干部,作为领头羊,必须要有股拼劲儿,敢作敢为,踏踏实实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
当下,面对经济恢复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让蓝图变为现实?潍坊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作为突破口,创新建立常态化“书记擂台赛”“局长擂台赛”工作调度点评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以担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
站在众目睽睽的擂台赛上,不说大话空话,实事求是,直面问题所在,分享解决办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擂台赛不仅是工作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责任担当的检验场。“擂台赛”看什么,比什么?一是看想不想为,比境界标准;二是看会不会干,比思路办法;三是看能不能行,比工作实绩;四是看敢不敢拼,比作风状态。
令人欣喜的是,几轮擂台赛下来,在你追我赶的角力中,挂帅打擂的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自觉。走下擂台后,为了下一次打擂时摇杆挺得更直,说话更加理直气壮,他们更自觉地带领广大群众向前冲了。
擂台是检阅台,是接受人民检阅的“无形讲坛”,打擂的看似是书记局长,实则是整个班子和全域的工作在接受“检阅”。目的就是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点评环节所说的: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出征带头干,身先士卒打头阵,带领大家向前冲,拼上豁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3.
学人之长,擂台是竞争平台更是交流平台
擂台赛”的高明之处,在于透明化。把各个县区、经济实体的实力全摆在明处了,把各自的思路与干法全摆在明处了。现场教学,互相较量、互相取经。榜样就在身边,处处都是标杆,彼此可学可借鉴,既可差异发展,又能取长补短。
潍坊的县域经济本身就是各具亮点,平时也许不舍得或没机会相互交流,擂台赛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模式,无形中成了营造县市区比学赶超氛围的天然沃土。“一把手”们集中把高质量发展的实招举措展示出来,把攻坚克难的有效经验办法分享出来,在比赛中互相启发发展思路、在切磋中相互借鉴破题之钥,最终达到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干、以赛促进”的发展目的。
这一切,当然都是潍坊市的主政者乐意看到的,不过,在点评时,刘运书记还是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县市区必须打开视野、放大格局,拉高境界的“标尺”,放眼全国找标杆、找对手,哪里先进、哪里做得好,就向哪里学。
跳出潍坊看潍坊,跳出潍坊找榜样。这当然是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目标。也意味着更沉重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当然也会激发出更强的动力,赢得更快的进步。
4.
赶超先进,促动整个干群的强大合力
潍坊的擂台赛,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竞技场,更是全体潍坊人民共同参与的大舞台。擂台赛考的是书记,促动的是整个潍坊的干群。擂台赛注重激发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960万潍坊人民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真正主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城市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企业家的创新拼搏,还是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都汇聚成了推动潍坊发展的强大合力。
潍坊的发展并非盲目出击,而是找准关键,在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争一等、争第一,拿出真功夫,比出新境界,潍坊通过举办“擂台赛”,让当地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干事创业的风头更劲,这从一个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扎根潍坊的热度中可以窥见一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潍坊“擂台赛”里拼出的发展“硬实力”令人欣喜: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总数达到152家,新增数量和总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居全省第一,入围“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企业数量列全国地市第一;潍坊在全国数字城市百强市榜单中位列第37位,排名稳步上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动自我加压的潍坊,在自己搭起的擂台上,继续秉持“拼”的精神,以人为本,不断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向着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阔步前行。展望未来,这个城市完全有信心、有实力、有底气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网易山东原创,作者:态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