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济宁更美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济宁市榜上有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市18周岁以下人口为205万,占总人口的24.7%。近年来,我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护航儿童成长全周期,通过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推进高水平托育事业、打造儿童活动场所设施等举措,全面推进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那么,一座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展现出怎样的面貌?
关于“儿童友好”他们这样说
“我理想中对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应该是有各种各样适合孩子成长的设施,能让孩子玩得开心且有安全保障。
我的孩子现在4岁,在公办幼儿园上学,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开朗,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好,放学后经常给我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这就是我期望的对儿童友好的环境。”
——家长满秀芳
“我想象中的城市,像一座大城堡,里面有好玩的积木,有大大的滑梯,有漂亮的彩灯,我们可以一直玩到天黑也不怕。”
——6岁的小丁
“我想象中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像大花园一样,到处都有美丽的小花和可爱的小草,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能和我们一起玩。”
——5岁的小全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以前总找不到‘遛娃’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走三两步就能找到健身器材和滑梯,孩子们玩得开心,家长也放心。与我小时候相比,这座城市越来越有趣。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老二上幼儿园。学校提供午餐还有课后服务,让我们家长轻松不少。”
——家长赵瑞蕊
坚持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前夕,城区各个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任城幼儿园内,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朗诵经典古诗、表演传统故事绘本剧,举手投足间都是稚嫩的心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在‘六一’来临之际,根据孩子的年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城幼儿园南池园中三班幼儿教师谭淑秀说,中班孩子的节目主要是唱古诗和中国原创绘本剧表演,孩子们自主讨论故事情节、商定角色,最后精心排练完成了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主动放手,通过观察儿童、理解儿童,发现孩子们的潜力,让他们变得开朗阳光,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我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1所,新增学位2.2万个。为加快推进托育服务扩面提质,我市实施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任城区作为我市主城区,现有托育机构118家,托位4426个。为了打造全环境育人和全学段育人体系,任城区通过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任城区有10个教育集团,45个校区,占城区学生总数的77%。
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以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构建起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孔孟之乡,我市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更具济宁特色、更有济宁温度、更富济宁魅力的发展路径,建成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7家,开展“儒学文化特色联盟+N”建设,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系列读物,推出儿童系列文化活动,让儿童深切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全力为青少年
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你先从架子上拿一个你喜欢的模型,放在这个沙盘上。再拿一个模型,代表现在的自己。最后拿一个模型,代表你最亲近的人。”在任城心理医院咨询室里,该院副院长孟祥芳在为孩子进行沙盘心理解读。
“随着互联网发展、课业压力的增加,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孟祥芳说,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更是理解与倾听。任城心理医院就像是孩子的另一个家,让他们能够更放松。
为守护儿童心理健康,我市连续两年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建成济宁市心理健康中心,设置未成年人门诊和心理咨询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热线24小时开通,在全市学校、社区等建成2201处“心灵驿站”,开展进学校、农村、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近9000场,心理服务信息平台线上为45万余人开展心理评估、疏导,全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尽情地享受课外时光,济宁儿童公园为孩子们探索世界、强健体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色彩鲜艳的滑梯、刺激有趣的攀爬架、充满创意的沙坑、宽敞的跑道……每逢周末,这里都是孩子的世界。
不止济宁儿童公园,城市公园、口袋公园、郊野公园处处可见适儿设施,让孩子们在友好空间中尽情释放天性,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
街道社区
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环境
“新刘庄社区是老旧小区,我们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为孩子打造了‘一米看世界’儿童友好社区营造项目,并准备了属于儿童的专属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了解济宁市的风土人情、社区的发展历程,让儿童成为社区美好生活的参与者。”阜桥街道新刘庄社区党委书记徐昕对记者说。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儿童的空间需求,分批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区活动场地、绿地、道路等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适儿化改造,对老旧小区实施“兜底式改造”,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儿童功能。
老小区的新变化,让很多居民有了新的体验,在开泰花园小区内,新建的“拾光部落”轮胎乐园,成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新去处。“最近我去了外地一段时间,回来后带孙子下楼散步,看到小区里有了这个轮胎乐园,非常惊喜。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大人可以在旁边坐着乘凉休息,天伦之乐也不过如此。”56岁的刘阿姨看到小区的变化,忍不住夸赞。
“这个轮胎乐园是我们填平了小区里的废弃喷泉池建造的,居民积极参与了公园的建设,很多东西都是居民自己捐赠的。”与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曾经的开泰花园社区存在着孩子娱乐设施不足、居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社区立足场地实际,牵头规划建设,组织居民参与创意改造了“轮胎公园”,成为附近居民遛娃、孩子玩耍的娱乐“宝地”,“我们通过‘轮胎公园’的打造,让轮胎变成孩子们的玩具,并将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知识绘制在轮胎上,不仅变废为宝,还有教育意义。”开泰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肖克介绍,儿童是社区的主要人群之一,做好儿童工作,看似服务的是儿童,其实也关系着辖区的中老年人群,“老人看孩子,也需要社交和休闲,大人能社交、孩子能玩耍,这对密切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意义深远。”肖克说。
多读一点
什么是“儿童友好型城市”?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6年提出的概念,是指致力于充分落实儿童权利的地方政府系统,一个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新城市,其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力公约》(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以25号决议通过)规定的儿童权利,应在实践中体现儿童权益,并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当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1556马斯克和美财长爆发激烈争吵:“胸口相
- 21489特朗普威胁:核谈判不成,美或“带头”
- 31474中国-中亚外长举行第六次会晤
- 4111214死700多伤 大火延烧 调查困难
- 5302轻松一刻:“据说东北用这玩意当口球”
- 6294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 7270俄军高级将领死于街头汽车爆炸,特朗普
- 8213白宫争吵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首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