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职能运行监管质效,利津县以评估程序、评估方式和结果运用为突破口,高位推动职能运行监管工作,助力部门履职效能提升。
坚持协同高效,优化完善评估程序。一是强化一体联动。将职能运行监管、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工作有机整合,综合运用“一套方案”开展全方位部署,“一支队伍”开展全周期考评,“一次考评”实现全覆盖监管。二是突出过程监管。将监管评估嵌入机构编制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事前预防控制、事中监督落实、事后评估检查”的闭环监管体系。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评估—反馈—优化—再评估”工作机制,倒逼部门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纪律,树牢“编制就是法治”的意识,切实增强评估问效力度,推动职能履行提质增效。
坚持多元评估,创新监管评估方式。一是“社会化”助推多维监管。从“两代表一委员”、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中等择优聘任职能运行监管信息员,广泛征集各类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7条,多维度查看部门单位履职情况。二是“平台化”助推评价监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部门单位职能运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收回调查问卷1200余份,同时汇集梳理政务热线、网上平台等评价情况,从部门互评、服务对象评价等角度了解部门单位为民办事质量和效果。三是“链条化”助推专项监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选取23个重点部门,按照“自查自评-走访调研-研判反馈-督促落实”的步骤开展闭环链条式职能运行专项监管评估,推动部门提升效能、服务发展。
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监管结果运用。一是与日常机构编制管理联动。通过职能运行监管评估,为深化机构改革、优化部门职能配置、统筹使用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对重点领域部门给予适当倾斜,对力量薄弱环节予以加强,把编制资源精准投向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急需的部门和领域,实现机构编制精准管理。二是与部门职责界定相关联。针对监管评估发现的预付卡退费、物业管理等7个问题,靶向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划分好主要责任和配合责任,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实现部门职责边界事项动态管理,权责链条边界清晰、无缝对接。三是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相结合。将职能运行监管结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作为部门评优树先、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考核激励作用,正向激励部门高效履职,以考核“实绩”促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