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黄河水打交道,不但要了解它的脾性,更要有过硬的本领。”1972年出生的李敬文,现任黄河河口管理局利津黄河河务局张滩管理段段长助理。他出生在黄河岸边,老家距黄河岸边不足200米,是奔腾的黄河水伴着他一路成长, 从小就接受着黄河文化的熏陶,亲眼见证了黄河的怒吼、澎湃和威严,他说“那个时候就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黄河人的决心。”
1993年从技校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黄河工人。他师父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过硬的抢险技术,大水来了你就后悔一辈子”李敬文一直默默记在心里,守好黄河成为他最朴实的愿望。在堤防管理日常工作中,他总是主动要求承担管理难度大、管理情况复杂的责任段,“越是复杂堤段,越能学更多东西。”这是李敬文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到汛期,常常需要一到两个小时,上报一次河势水情,为了方便观测和巡查,我们便在河边的工程上搭个帐篷,吃住全在那里,没有白天和黑夜,但是大家却没有一句怨言,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想法只有一个,守好黄河是职责所在。”3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8点到责任段,进行植树打草、根石探测、巡堤查险……可以说是以单位为家,与堤防为伴,即便在节假日,也都能看到他略显单薄但又敏捷忙碌的身影。遇到暴雨大风天气,别人往家跑,他却往黄河大堤跑,全然不顾浸湿的衣衫和磨破的双脚。
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山东省首席技师等一系列重大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荣誉和掌声的簇拥下,他表现淡然,依然像往常一样,完成了工程巡查后又沉浸于技术研究中。作为一名在黄河岸边工作了数十年的技术工人,李敬文数十年如一日,用匠心淬炼技能,用初心传承技艺,用恒心解决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治黄人的工匠精神。
“可能在外人看来,黄河工人的工作就是和水、土、石、草打交道,也就是垫垫冲口、修剪草皮、种种树、抛抛石头的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大有学问,如冲口填垫工序、草皮修剪高度、不同量级的险情怎样抢护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谈起自己的工作,李敬文滔滔不绝。
除了这股韧劲儿,李敬文身上还有一股倔劲儿。他喜欢跟难题较劲,发现问题已经成为他的日常思维方式,他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把发现的问题和好点子随时记在纸上,这一记就是30多年。他说,“钻研技术让我感到很快乐,有时候做梦也梦到搞研究,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近年来,他先后有获奖成果60多项,其中“一种堤坝用混凝土防渗墙”等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水利工程地基渗漏检测定位装置”等1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果、10余项成果获黄委三新成果、30余项成果分获全国水利职工创新成果、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山东黄河科技进步、科技火花一、二、三等奖成果。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黄河治理和地方建设,创造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黄委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等8室1站1团队1联盟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学习先进管理方法,结合本局实际为工作室建章立制,工作室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成为引领利津黄河技术创新、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引擎,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谈起自己下一步的规划时,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作为一名治黄人,接下来,我将在生态河、幸福河的建设工作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攻关,我也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传承和发扬黄河工匠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为保护黄河、造福人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