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潍坊高密:种粮凭啥成了“朝阳产业”

2024-04-03 08:26:50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我家种了46亩小麦”“我家种了130亩小麦”“我家种了300亩小麦”……

3月29日,春风和暖,阳光明媚,高密市111.91万亩小麦已经进入了返青期。记者到这里采访,沿途四顾,绿油油的麦田一块连着一块。几位接受采访的种植户,小麦种植面积一家多过一家。滴灌、喷灌、漫灌,每家都忙着给小麦追肥、浇水。阳光照射下,小麦苗油光锃亮,如同打了蜡。

“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位于大牟家镇的刘莉家庭农场种植基地里,农场相关负责人刘风俊对记者说,种粮食,很累不挣钱?没人愿意干?这是老皇历了!最起码在高密,种粮食可以称为“朝阳产业”,大家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种粮食竟然有这么大的“牌面”,凭借的是什么?记者一探究竟。

在高密,绿油油的麦田一块连着一块。

01

凭借普及社会化服务,变“单干”为“多赢”,过去一人种不了几亩地,现在有多少地就能种多少

种粮食,一个人能种多少亩地?

大牟家镇北杨家庄村79岁村民陈明志说,“年轻的时候能种个七八亩。”同村57岁村民陈光君说,“今年种了46亩,计划继续扩大。”北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春说,“五六个人能种1200亩。”

同一个村,同一片地,数据差异竟然如此大。“因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陈明春说。

据介绍,当前,高密种粮食,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陈明志等老一辈种粮户的传统的一家一户自种自收,现已基本消失。第二种,是陈光君使用的方式,自己种,但耕地、播种、收割等环节就用“菜单式”社会化服务。第三种,则是“保姆式”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方式。

“我家的地,基本是我一个人在种。小活自己干,遇到旋耕、播种、打药、收割等大活,就找相关合作社下‘菜单’,租赁他们的农机设备和服务。”陈光君说,需要耕地了,租旋耕机;需要播种了,租播种机……过去三四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用农机设备一两个小时就能干完,省时省力。

陈光君在给麦田浇水。

由此可见,“菜单式”社会化服务是破解“传统农户分散种植,不便购置大型农机设备,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一剂“良药”。

通过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高密已形成了测土配方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6项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供种植户按需“点单”,带动粮食种植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

姜庄镇后屯村村民牟光新就有一个提供“菜单式”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8台大型喷灌浇水机、3台自动打药机、2台播种机对外提供服务。

“喷灌浇水机,一天能浇地20多亩,效率是人工的三四倍,还节水。用自动打药机,一台一天打药150亩,效率是人工的七八倍。”牟光新说,用上了农机设备,种粮食就是个轻快活,过去一个人种不了几亩地,现在有多少地就能种多少,随着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多,本地已经很难租到耕地了。

如今,高密有1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4.5万台农机设备服务在田间地头,随叫随到,小麦、玉米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100%。

“保姆式”全程托管又是怎样的?陈明春说,“菜单式”还需自己种,全程托管是完全不用管了,当“甩手掌柜”。

陈明春通过监控查看麦田情况。

他介绍,北杨家庄村有1200亩地采用全程托管方式耕种。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80户上了年纪或外出工作的村民把耕地流转给合作社,按年拿土地流转费,旱涝保收。合作社再把地托管给专业公司耕种,只需要安排五六个人帮忙看田、浇水等就行。土地收益,合作社拿60%;如有亏损,合作社承担40%。

这也是高密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的一种探索,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实现了村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民享有承包权、合作社行使经营权的新格局。

目前,该市有土地股份合作社571家、联合社14家,今年1-3月份,全程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7.77万亩,预计推动村集体年增收3000多万元,助农年增收2.5亿元。

02

凭借推广科技化种植,变“看天”为“看技术”,过去看天吃饭挣钱少,现在增产增收能致富

在位于大牟家镇的刘莉家庭农场种植基地,记者发现,这个2300亩大小的基地里,所有麦田竟然全部采用滴灌,而且是水肥一体。每两三行小麦中间,就会有一根与地头水肥一体罐相连的黑色滴灌带,纵贯麦田。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能把养分或水分精准滴灌到小麦根部,更好地促进小麦生长,还不容易造成土地板结,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30%、节肥10%,小麦亩产提高200斤,一年综合下来,亩均增收约400元。”刘风俊说,很多人说我们收益高,高的是哪一部分呢?就是用先进技术实现成本降低、粮食增产的这部分。

刘风俊在介绍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

对于刘风俊的话,陈明春深有体会。“为什么要托管耕地?因为自身缺少先进的种植技术、人才和农机设备,风险承担能力也弱;而专业公司有技术、有设备、有人才,通过托管,实现了多赢。”陈明春说。

高密市孚高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给北杨家庄村村办合作社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的“田保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曹琪介绍,北杨家庄村的耕地之前是盐碱地,完全靠天吃饭,亩产非常低。托管给他们后,他们一方面开展测土配方,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针对性地用肥打药,改善土壤;另一方面,根据土质选用良种,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玉米种植是收粮还是青储,努力确保收益最大化。去年,全程托管的1200亩地给北杨家庄村村办合作社带去30万元纯收入。

曹琪在检查托管麦田里新铺设的滴灌带。

姜庄镇王干坝东村村民孙启明也是应用新技术、新农机的受益者。他家种了130亩粮食,通过购置喷灌浇水机、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等农机设备,选用新良种,去年,每亩纯收入达到1100元。

孙启明定期检查自有联合收割机。

据高密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孙建波介绍,该市全域推广“深耕深翻深松”“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栽培主推技术,打造良种繁育基地10万余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化率达到100%。2023年,高密粮食总产突破18亿斤、稳居潍坊第一。

03

凭借建设高标准农田,变“零散”为“规模”,过去三五亩难耕种,现在成方连片多良田

记者发现,不论是普及社会化服务,还是推广科技化种植,都是以规模化为基础。如何夯实这个基础?高密“保、建、流、管”四箭齐发。

“保”,就是保面积。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耕地”机制,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1万亩。

“建”,就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完成76万亩主粮产区和10万亩红板岩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农田灌溉覆盖率、田间道路通达率、农用电使用率均达100%,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流”,就是流转好土地。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尊重村集体、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打破村级界限,流转土地56万亩,推动土地“小田并大田”。

“管”,就是托管好大田。

高密大牟家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麦丰收场景(资料图)

以大牟家镇为例,他们通过成方连片、“减垄增地”,建起12.78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促亩均纯收益增加150元以上。

这也间接促成了以该镇为主要种植区域的刘莉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成拥有5600亩种植规模、年收入达1800万元的大型家庭农场。

由此可见,农田是最宝贵的财富。

2023高密小麦文化节(资料图)

正因为有了这些“农田”“良田”,高密才有了加快创新培育多种经营主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多种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底气;才有了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的锐气;才有了“种粮能致富”的豪气;才有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推动粮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朝气。

发展无止境。当下的高密,正把目光从种植链,更多转向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扩大绿色仓储,拓展精深加工,融入全球供应链,强化品牌提升,走出稳粮增收新路径。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