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祥县马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工作要求,深入调研、敢于创新,逐渐打造出由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牵头,充分发挥“一村一支调解队”作用,有效整合综治、公安、信访、司法等力量资源,用心用情靠前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马村样板”。该镇群众诉求办理等工作连续多年排名全县第一名。
01
聚焦“谁来调”
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多元化参与。结合镇村实际,组织各村将村两委成员、“五老乡贤”、退役军人等群体纳入到村级调解队伍中,不断完善镇村联动调解体系,全镇24个行政村目前均已组建完成。
专业化培育。结合业务需要和工作薄弱环节,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调解队伍“精准培训”机制,每月定期围绕法律知识、调解方法等内容,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现场实战等形式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特别是重点关注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以案释法指导、微信群定期推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等,着力提升调解队伍政治素养、法律水平和实战技能。
等级化考核。结合“文明银行”创建活动,对调解队伍实行赋星管理,研究制定《马村镇“一村一支调解队”考核细则》,通过荣誉、物质双重激励,充分调动调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建立5个“五星级村级调解队”、7个“四星级村级调解队”、12个“三星级村级调解队”。
02
聚焦“调什么”
拓宽矛盾排查渠道
围绕网格化发现的问题进行调解。将全镇划分为108个微网格,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公益岗、村民代表中选任网格员,每周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充分利用“山东解纷码”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以村为单位由调解队分类建立台账,精准化分类建档、逐一化解。
围绕群众热线反映的问题进行调解。对群众热线诉求涉及的单一部门和服务区直接进行反馈;对涉及职能不清、交叉情况的,先由村级调解队伍第一时间靠上,让群众“有人可找”,做到上下联动、有效衔接,持续凝聚工作合力,推动诉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升现场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围绕信访案件积聚的问题进行调解。采取“调解队+律师”调解工作机制,将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充实到“一村一支调解队”中去,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及时介入信访纠纷,通过平安周例会联动会诊,共同研讨案情进展,将时间长、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钉子案”逐个研究化解方案,截至目前5件信访积案已全数化解。
03
聚焦“怎么调”
创新矛盾解决方式
坚持“三治”促调解。坚持自治增活力,通过举办“马扎议事”等活动,实现“群众的事让群众商量着办”“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坚持法治促保障,积极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扎实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培育一批“法治带头人”,有效地提升群众守法的自觉性。坚持德治扬正气,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从而减少矛盾发生。
坚持发挥“调解队”作用。围绕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等基层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调解队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等优势,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听民声、察民意,全面细致摸排矛盾纠纷隐患苗头和不稳定因素,切实把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每一位调解员成为网格化中的钉子,切实织牢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
坚持“一站式”矛调中心统筹。根据矛盾纠纷类型,综合考虑法律、政策、专业技术及个案情况,由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委派建委、国土、市场监管、人社、生态环境等11个部门深入一线运用专业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专管”“专调”,最大限度消除群体性事件稳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