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超算生态:从“组圈”到“破圈”
近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下简称“济南超算”)工作人员将水滴实验营平台带到了高校,利用该平台,为学生们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水滴实验营平台由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以下简称“创新圈”)内企业山东睿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平台背后的算力支撑来自济南超算。
济南东部彩港片区,5年前,济南超算科技园在这里拔地而起;5年后,周边已经建成16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落户70余家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产城深度融合、宜创宜业宜居的新城区。5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单打独斗到整体推进,济南超算生态不断集聚产业、人才、配套资源,通过“组圈”实现影响力持续“破圈”。
产业协同 围绕算力画一个“圈”
2019年5月9日,济南超算科技园开园。园区在谋划之初,便从架构上奠定了产业协同、开放共享的基础。
“数字产业自身发展在技术层面到达一定高度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更多体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赋能传统产业、打造应用场景等。算力是核心生产力,但是最终要服务于产业,这也是我们最初的定位。”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王英龙说。
作为济南超算承载地,济南市历城区积极回应,2022年,在济南超算周边画了一个“圈”,共14.2平方公里,打造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并成立创新圈服务中心。技术科研的“硬支撑”与政策服务“软保障”,找到了畅通的结合路径。
位于济南超算东南侧的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超算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的突破口。立足优势,2022年历城区发力传感器赛道,集中全区优势资源攻坚。在招引方面,历城区启动“赛马”模式,区投促局、创新圈服务中心、历城控股、历城金控“四支队伍”竞相开展招商引资,共引入20多家重点企业,迎来“投产热”。
这只是创新圈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创新圈内,济南生物医药港等多个重要产业基地已投入使用。“仅用了5年时间,片区产业已经活力迸发。”创新圈服务中心主任孙茂华介绍,围绕济南超算,传感器、智慧医疗、网络安全等产业已经逐步成势,带动历城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产城融合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近日,创新圈内企业迎来一件喜事:稼轩国际人才社区对外开放,6栋公寓楼提供1100余套人才租赁住房,面积从35平方米到170平方米,实现拎包入住。除去政策补贴,企业只需拿出少量资金,就能为人才提供高品质住房。
“我们上周刚定了两套。”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瀚介绍,“我们企业专注智能语音人工智能领域,2022年进驻创新圈,打造科研和销售基地。”赵瀚介绍,企业前期招聘时发现,由于创新圈位置偏东,一些人才对居住、生活等方面有所顾虑,而人才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后期我们计划给科研人员每人一套。”赵瀚认为,作为新建片区,完善的配套是吸引人才、支撑片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5年时间,创新圈内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的同时,人才公寓、住宅、酒店以及学校等配套同步逐渐成熟起来。“以教育资源为例,历城二中、稼轩中学、超算小学等都已建成投用,为人才打消了后顾之忧。”孙茂华介绍。
除了配套软支撑以外,历城区通过政策硬支撑,为产业聚人才。“2022年,历城区出台了济南市首个数字经济专项人才政策。”孙茂华介绍。
生产、生活、生态齐头并进,5年时间,一个生态宜居乐业东部新片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
扩大“组圈” 是为了更好“破圈”
科研、人才、产业的良性互动,让创新圈具备了“破圈”实力。
日前,在青海盐湖,一台高约30米的造粒塔将盐湖中的氯化镁提取出来,转化成金属镁。这是青海省首个“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成果,该项目背后的技术支撑就来自济南超算。
为了让前期调试更加科学、便捷,项目方山东天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济南超算研究院工程仿真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利用仿真技术,建立核心设备的1:1模型,并进行了全流程仿真分析,精确还原了工艺运行过程,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机理和数据上的依据。
如今,济南超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科研、产业提供算力支撑。算力利用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济南超算搭建的覆盖全省16市的算网。与此同时,济南超算还在谋求更大范围的“组圈”。
近期,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工业算力资源高效配给的枢纽及核心,将通过整合‘山东工业云’算力资源,解决算力的跨区域调配与供给问题,为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工业赋能。”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院长潘景山介绍,前期,济南超算已联合沿黄流域九省区的11所超算中心、计算中心和算力枢纽成立了“黄河流域算网联盟”。
通过算力、数据的互联互通,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找到了良好的解决途径。目前,济南超算已持续服务生态环境、智能制造、海洋环境、医养健康、信息安全、大模型等领域用户30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