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高新区交通运输管理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统筹推进执法、服务、监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模式,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一是“政务公开+智慧交通”。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以提高交通资源数据管理水平,集成现有资源,在全市率先建设交通智慧云平台和手机端APP。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辆预警数据进行建模并实现风险研判,对辖区“两客一危”、“大件运输”、“普货运输”“网约车”等营运车辆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同时智慧平台的应急指挥子系统可对本区交通运输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应急指挥,当辖区发生交通应急事件、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时,通过平台可实时进行信息公开,调取事发区域内的营运车辆动态和明细,为快速进行车辆调度指挥和交通保障提供支持。
二是“政务公开+安全监管”。利用交通智慧平台,增加图像传感器功能,用于采集驾驶员的面部信息,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长时间离线、限时驾驶、抽烟和接打电话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引进远程教育系统,采取“现场+远程”模式,通过PC端或手机端进行线上培训,实现对驾驶员政务信息、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交通资讯等内容的即时培训和信息推送,切实解决驾驶员长期在外无法集中培训的实际困难。
三是“政务公开+为民执法”。一是以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新模式为主导,以全面布控的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检测点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与公安交警的联勤联动协作,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形成常态化机制。对辖区违法超限超载、非法营运“黑车”“网约车”等车辆以及损坏路产、侵占路权行为进行在线监管、严厉打击,确保辖区人民出行和道路运输安全;二是在“执法文明窗口”进一步简化交通运输行政处罚工作流程,完善罚款缴纳渠道,实现扫码快捷支付,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并在窗口开展执法宣传工作,邀请群众参观违章处理中心、办公楼等,宣讲非现场案件处理流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