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不断推陈出新,把发展研学旅行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亮点工作。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着重从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入手,切实抓实抓好文化繁荣兴盛。
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伟看来,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无论是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都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融入百姓生活。”她说。
过去一年,从“文化+数字”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到“文化+戏剧”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再到“文化+文明”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济宁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创新,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多样化的活态呈现,更使其更好适应了时代与市场的需求,赋予了其更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具体到济宁来说,就是要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使命、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教育、干部政德教育、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和网络建设八个领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让群众日用而不觉,以实际行动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济宁市市长于永生代表说。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是报告围绕“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提出的重点举措。“通过多年考古工作,我们基本了解了海岱地区文明化的大体过程。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再到岳石文化时期,古代社会发展道路清晰,与黄河中上游、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特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孙波委员说,山东不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力证了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为中华文明本土起源说提供了确凿证据,助力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孙波表示,继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要深化海岱地区文明起源对中华文化传统塑造过程的研究探索,做好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学研究,厘清齐鲁文化与海岱地区早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好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
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需要深挖文化资源,讲好时代故事。黄河流经山东9市,黄河文化伴河而生,生态美景、民俗风情、非遗之美、人间烟火让人流连忘返。报告提出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博兴县地处黄河下游,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丰富黄河文化内涵。”博兴县县长孙战勇代表说,近年来博兴以发展有黄河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加快董永故里乡村旅游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人家”等精品文旅名镇,举办文博会、对虾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借势挖掘阐发黄河文化,取得不错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策划更多有烟火气的活动,讲好黄河故事。”
报告提到“深化儒家文化、齐文化等挖掘阐发,加快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泰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泰安市委主委、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丽委员认为,泰安推进文化“两创”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与黄河文化公园、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乡村文化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加强系统性谋划、创新性落实。“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泰安要把黄河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大汶口文化、石敢当文化和红色文化统筹起来,挖掘研究阐发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构建‘国泰民安’文化标识体系。”
临近春节,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味儿”的活动:春节民俗文化展演展示、乡村节庆民俗游、非遗体验游、古城古村游、新春田园游、民宿欢聚游……这些活动激活了本土乡村民俗文化资源,激发了有潜能的文旅消费,活跃了城乡文化旅游市场。
聚焦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报告部署了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推进景区焕新,加快休闲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办好旅游发展大会,以市场化方式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等具体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代表认为,聚焦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文旅消费需求,大力丰富文化和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推出系列惠民利民举措,才能在文旅行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今年,省文旅厅将大力实施文旅创优提质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塑优管理服务,大力繁荣艺术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旅推介交流,提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美誉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山东桃花岛艺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委员看来,文旅融合不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优质资源重组和跨界转型升级,既有理念的升级更新,也涉及人才、科技、媒介载体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
董方军建议,各地可以街接省、市两级乡村旅游规划,立足不同地域文化、产业特色,优选一批发展资源好、潜力大、有特色、有意愿的村镇,作为乡村旅游重点培育对象,并以“景区+农家”“农庄+游购”的形式,创建全域式、开放式景区,提升乡村旅游节会质量,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