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
烟台啤酒为什么要和青岛啤酒联手
——和烟台啤酒集团老总的对话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那开篇的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的啤酒市场又何尝不是这样?
关注烟台啤酒的所有“老烟台”们2008年11月10从媒介上看到了这样的消息:“昨天,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啤酒集团在烟台签署合资合作协议,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与烟台啤酒集团分别向青岛啤酒转让各自持有的2%和37%的股份,从而使三方对烟台啤酒的控股比例变更为,朝日啤酒51%,青岛啤酒39%,烟台啤酒10%。”。
5年过去了,热爱“烟台啤酒”的烟台人仍然有不少的疑问。“烟啤是被青啤吞并了么?”“为什么要进入青啤集团?”“烟台啤酒以后会不会消失?”“烟台啤酒还有自己的美誉度么?”。于是,一个风雪冒烟的日子,记者采访了烟台啤酒的曲继光和郭新章两位以前为“烟台啤酒”拼搏现在也仍然在“领军人”的位置上忙碌的老总。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回答记录——
1.记者问(以下简称为问):我们注意到当初报道“烟台啤酒合资”新闻说的是“三国演义”。三方中,日方的控股更多些。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日本的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方?
答:当时有两个考虑。首先是资金的投入,让烟台啤酒有了更厚实的发展基础。而更深层的含义是,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四大啤酒企业之一”,通过同国际水平的专业企业联手,我们可以实现烟台啤酒与国际性大集团的强强联合,构筑起国际性经济技术平台。将国际性先进的管理、经营和技术与积淀80余年的烟台啤酒优秀品性有机结合,实现了强强联合,产品质量及生产管理水平可以整体提升,设备升级应当卓有成效。
2.问:合资后控股比例为朝日啤酒51%,青岛啤酒39%,烟台啤酒10%。烟台啤酒控股最少,这是否说明我们烟台啤酒被“两大巨头”吞并了呢?
答:这是不确切的说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烟台啤酒品牌仍然在生产着:谁听说过被吞并的同类企业还有自己的相似品牌?
3.问:烟台啤酒有光荣的历史。仅就改革开放后来说,烟台啤酒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日本、朝鲜半岛、马来西亚、柬埔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烟台啤酒在国际国内各类质量评比中共获得14个金奖,1995年获得ISO9002国际标准“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双认证,并先后获得“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等荣誉称号。独家研发生产的黑啤酒广受欢迎,被德国不莱梅检测中心誉为“唯一没有农业污染的啤酒。”八十年代,率先研制成功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白啤酒,形成黄、黑、白系列啤酒,成为全国产品最齐全的啤酒公司,也为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烟台的消费者对烟台啤酒也是热爱有加、大力支持。市场美誉度非常高。为什么要选择同青岛啤酒集团合资呢?
答:这个问题要分好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全国啤酒市场已经脱离了“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啤酒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川白鲁啤”是全国公认的事实。国家轻工部评选的中国优质啤酒中,山东省几乎每个地区都上了榜。连偏僻的滨州地区都有全国上档次的“琥珀啤酒”。咱们胶东半岛上更是涌现了“青岛”“烟台”“光州”“烟港”“琴岛”“崂山”“威海卫”“文登”……等无数品牌。那个时候真是酒厂林立麦芽飘香呢,可以这样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啤酒市场,比“春秋”时期都要“春秋”:春秋时期中国才400多个诸侯国,而中国的啤酒厂何止四千多!
而现在,啤酒市场的竞争已经脱离了“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
资料统计显示:到2008年,中国啤酒市场已经形成稳定成熟的“十大品牌”:
① 青岛TSINGTAO”(创于1903年,曾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② ②“雪花SNOW”(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啤酒品牌,行业的领先企业,大型集团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③ 燕京YANJING”(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上市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④ 百威Budweiser”(世界上最大的啤酒酿造商之一,1876年美国,世界500强,行业领导品牌,百威英博啤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⑤ 珠江PEARLRIVER”(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广州市著名商标,行业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十大啤酒品牌,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⑥ 山城-重庆”(曾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中国十大啤酒品牌,上市公司,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⑦ 哈尔滨HARBIN”(创建于1900年,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大陆地区最大的专业啤酒制造商之一,百威英博啤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⑧ 雪津SEDRIN”(曾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十大啤酒品牌,行业知名品牌,福建啤酒行业龙头企业,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⑨ 金星Kingstar”(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十大啤酒品牌,河南啤酒业的领头羊,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⑩“蓝带”(全国第一个推出螺旋盖的啤酒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领先品牌,广东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
中国的啤酒俨然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
第二,啤酒的“战国时期”不能“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很流行的战略:交往远处的大国,进攻近处的邻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集合国家利益,同时为自己的疆土扩张寻找最近点儿。
但中国的啤酒市场历来讲究“地利人和”:相同的地域不仅具有相同的口味风格可以形成的消费固定群,而且相同的地域正是市场战略扩张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因此“远交近攻”的市场战略不能成立。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在“战国时期”强大的全集团市场实力冲击下,没有任何一个能够独立生存驰骋的“不等量啤酒厂”:这和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不能有任何其它档次的小国保留发展余地一样:别说宋、蔡这样的小国,连强大的鲁国也不能在齐、赵、楚、燕之间的争斗中独立生存!换句话说,在大集团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形下,要想生存,必须投奔一个大集团!
时势造英雄!这里没有选择不选择投奔的问题,只有选择谁投奔的问题!
既然如此,在山东省领导通盘考虑的情况下,在胶东半岛消费区域的通盘考虑的情况下,烟台啤酒难道能去投奔雪花、燕京之类的外区域大集团?别说有没有山东老乡感情的问题,“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战略那个不懂?!
4.问:烟台啤酒进入青岛啤酒集团后有什么优势?
答:其实我们是双赢。
第一,全国啤酒市场同行和新闻媒介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的定位是立足烟威地区、辐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国际一流水准啤酒生产基地。关于公司日后的发展,我们3方达成了5项共识,这也预示了新公司的发展方向:新组建的啤酒公司将长期生产和销售烟台啤酒;经过技术改造,当烟台啤酒青岛朝日公司符合酿造青岛啤酒的工艺条件后,青岛啤酒在烟威地区已有的产品销量全部纳入烟台公司生产;销往辽宁地区的部分青岛品牌产品由烟台公司生产;烟台公司将作为青岛啤酒旗下的黑啤酒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合资后,烟台公司的销售体系纳入青岛啤酒公司的销售系统。至此,青啤的山东版图基本成型并购烟啤更大的意义是补上了青啤在烟威市场空缺的一环。据了解,2007年后青啤计划加大山东市场投入,今年济南30万千升项目投产,青啤三公司20万千升项目投产,日照新增10万千升项目启动,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已经使青啤在“老家”的市场地位坚不可摧。在省内市场份额提升到40%使得山东啤酒市场成了青啤“铁板市场”。
第二,“用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资产”,这次并购还显示出了青啤新一轮扩张的策略。此次收购,青啤并没有拿到控股权,但却依靠品牌影响、营销能力这两张王牌拿到了经营权,这非常类似与2001年青啤在南宁收购万泰啤酒公司。当时青啤出资9600万元,收购了30%的股份一举取得了该公司8亿多元资产的经营权。显然青啤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对朝日和烟啤来说,合作也符合眼下市场竞争的利益。“在目前的经济局势下,合作是最顺理成章的解决方案。”这是大家的共识。啤酒行业连年的价格战已经大大摊薄了企业利润,特别是在今年原材物料涨价的背景下,烟啤这种区域性品牌生存空间大大恶化,强势品牌整合区域品牌,区域企业抱团全国性企业成为必然。
第三,我们的烟台啤酒品牌也上了新的档次。成功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中国啤酒领军企业合资合作,实现了烟台啤酒与国际性大集团的强强联合,构筑起国际性经济技术平台。融入百年青啤的管理、技术和文化,将国际性先进的管理、经营和技术与积淀80余年的烟台啤酒优秀品性有机结合,实现了强强联合,产品质量及生产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设备升级卓有成效。烟啤品牌和产品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整合、升级;使品牌形像和产品形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青岛啤酒主品牌在胶东地区的生产企业,牢牢地巩固了青岛啤酒和烟台啤酒两大品牌在胶东市场的霸主地位。
第四,我们成功地保存了烟台百姓市场最认可的啤酒品牌:烟台啤酒。
1920年诞生的“烟台啤酒”老品牌,是烟台百姓认可度最高的当地啤酒品牌,是烟台百姓的骄傲,是烟台百姓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烟台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存在与否,决定了烟台啤酒企业的存在与否。也决定了烟台啤酒市场百姓认可度的存在与否。“烟台啤酒”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做到了“6个不丢”。那就是:1.品牌不丢;2.质量不丢;3.口感不丢;4.服务不丢;5.自豪不丢;6.支持度不丢!
附二:
“两弹功臣”在烟台
作者简介:
尹浩洋,50年代肖狗男。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幸遇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四年获文学士。
旋在烟台乡村教学6年,因爱好写作1990年参与创刊《华夏酒报》,1992年初参与创刊《海南经济特区报》,夏天回乡参与创刊《烟台晚报》并任首席记者多年。发表作品近两千万字,百余篇文章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一等奖好新闻。
现任烟台市作协副秘书长兼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专心研究烟台文史文化多年,出版著作3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