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后院起火酿大祸
看官,却说那烟台啤酒如何会“后院起火”?说到这里在下端的是要叹息一声:创业难,难于上青天矣!
烟台啤酒厂十年里后院几次起火了:第一次是王益斋和李介臣两位创业元老分道扬镳。
烟台啤酒厂的家业越来越大,当初简陋的设备已经不能承受日益增长的产量和质量要求了。王益斋亲自到上海部署“三试市场牛刀”的时候,也多次考查了上海的啤酒生产设备。最后王益斋提出了设备购买清单:一台压缩机、一台60马力电动机、一台75马力柴油机都需要及时添置,厂房也要扩建了。王益斋提出向中国银行烟台支行贷款15万元。他没想到的是:老伙伴老同乡李介臣一马当先提出了不同意见:“咱们用得着再铺这么大的摊子?”本来王李、二人在对生产的经营管理上就有分歧。这次两人的矛盾终因“筹资扩大生产”问题上暴发出来。在几经说服不成的情况下,李介臣找了个由头,指责王益斋对他聘请的俄罗斯技师不信任却对奥地利技师偏袒,闹到最后李介臣竟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带领着自己信任的俄罗斯酒师远赴东北哈尔滨,在那里的南岗建立了自己的啤酒厂!
这把火烧得王益斋心痛不已:胶东人讲究的是一个“义”字呢!建厂第六年的1926年,烟台啤酒厂因为外货倾销销路不畅资金赔尽濒临倒闭时,李介臣也没说过分手呀!那时王益斋和李介臣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多方筹措10万元,终于保住了“烟台啤酒厂”的大旗不倒。现在怎么说分手就分手了呢?王益斋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把火来自工人们。尽管王益斋始终牢记老大哥“钟表大王”李东山的告诫,注意对工人们实行“人性管理”,但一来当时的外国技师根本不拿分文不识的中国工人当人看,不仅对工人技术保密,而且动辄打骂工人,工人们始终没有“工厂就是我的家”的感觉。二来正由于王益斋讲究“善待伙计”才让“后院起火”有了缘由:烟台啤酒厂发展顺利利润丰厚之时,王益斋投资在烟台市区的大光明电影院西邻、烟台窑厂、烟台网厂附近购买了不少地皮,在烟台市区的广东街也买下了“中兴楼”等房产。当时的王益斋和工人们讲得清楚:第一是发展生产需要扩充,第二是保证“在烟台啤酒厂干到底的老伙计们干到老时可以养老!”王益斋根据胶东习惯一贯把工人们称之为“伙计们”但李介臣“出走”之后,厂里也出现了不少风言风语,不少老工人们开始人心惶惶。发展到最后“工目”“(当时工厂班组长的称呼)们带头闹起了罢工!
烟台啤酒厂那时每年生产百姓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已经达到年产15万箱了:除少数销东南亚一带,大部分都是在烟台当地销售的:啤酒厂发生的大小事情也就会随着汽水的传销而在烟台广泛迅速传开。“烟台啤酒厂有共产党煽动工人罢工”的消息在烟台不胫而走!
虽然早在1921年秋天上海的中共中央就派邓中夏、王荷波到烟台的“海军学校”发展了郭寿生等人,而且郭在1923年去南京鱼雷枪炮学校实习期间成为烟台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24年在烟台海军学校,1932年4月在威海中学,中国共产党的烟台、威海第一个党小组分别秘密成立。但在30年代初期,烟台啤酒厂内并没有共产党员在活动。“共产党在啤酒厂煽动工人罢工”的消息引起了当局的极大震动!
当时在烟台当政的军阀师长刘珍年,一心考虑如何拒绝蒋介石的“调令”以确保“胶东王“之称号。1928年,当时的山东督军兼东北海军司令张宗昌和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就是以“通共通敌”之嫌名,将烟台海军学校强迫南迁并入了福州马尾海军学校。现在再出现一个“共党闹事”的案子,这事还了得?!
“罢工事件”闹大了!王益斋直如热锅上的蚂蚁。让他绝对没想到的是,在遥远的上海,此时又有一个人死了:而这正是更大灾祸的开始。“罢工事件”如何解决的?上海又有谁此时死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4.中国银行成“塞翁”
作者简介:
尹浩洋,50年代肖狗男。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幸遇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四年获文学士。
旋在烟台乡村教学6年,因爱好写作1990年参与创刊《华夏酒报》,1992年初参与创刊《海南经济特区报》,夏天回乡参与创刊《烟台晚报》并任首席记者多年。发表作品近两千万字,百余篇文章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一等奖好新闻。
现任烟台市作协副秘书长兼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专心研究烟台文史文化多年,出版著作3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