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全省“乡村著名行动”集中调研暨乡村地名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济宁市微山县举行。会上,文登区民政局以《创新地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为题作典型发言。
今年以来,文登区民政局以“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契机,加强地名管理服务和地名文化保护,不断提升地名信息化水平,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赋能乡村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基础 筑牢地名服务“压舱石”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出台《威海市文登区街路巷地名命名工作规范》《威海市文登区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标准》《威海市文登区老地名保护办法》;二是规范地名标志。开展村级地名标志清洁行动,对乡村的各类地名标志进行清理描色复原;三是丰富信息采集。创新建立“地名+信用+志愿服务”模式,将漫画村和侯家湿地公园等651个点位上传高德、百度地图平台,收集“脉田糖瓜”“李龙故里”等73条具有文登乡村特色的产业资源词条上传至百度百科进行宣传推广;四是开展地名规划。会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文登站专家交流,编制完成区级地名规划方案,正在探索编制镇级地名规划。
注重实效 把好地名服务“方向盘”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地名档案管理系统;二是拓展信息服务。与大数据中心合作建设“瞰文登”数字地名馆;三是组建专家智库。开展地名史料收集探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地名图书编纂等学术性调研论证;四是整合共享资源。与相关部门单位制作文登乡村服务工作手册。
强化应用 点燃地名服务“助推器”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地名故事宣讲活动、红色地名宣讲视频比赛、乡村地名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二是多元宣传推广。与电视台联合拍摄《寻脉探源》地名文化专题片;组织民政青年干部拍摄短视频《民政青年说地名》;发出“地名文化我宣传 美丽家乡我代言”倡议,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名文化宣传保护;三是打造标识品牌。推广“地名+”模式,把地名元素融入餐饮服务、文化旅游、农特产品宣传等方面,助力乡村产业兴盛。四是推动文化保护。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目前已有两家企业设立地名文化保护冠名基金。联合文旅局、党史研究中心制定《威海市文登区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
下一步,文登区将在省厅、市局的领导下,以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区市地名工作经验做法,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成果应用,创新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