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4场)。介绍济宁市优化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近日,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全市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一、《若干措施》出台背景和起草过程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跨境贸易指标领域各部门,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力优化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1-10月份,济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43.3%,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出口690.6亿元,增长63.3%。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跨境贸易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出台1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9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括6个方面、22条具体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升全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市口岸中心会同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税务等有关部门,立足济宁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若干措施》主要内容
《关于印发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全市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共包括6个方面16项措施。
(一)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智慧口岸”方面:包括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单一窗口”济宁专区地方特色应用。推广粮食流向监管系统等智能化应用,积极应用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开展进境粮食检疫初审电子化、流向电子化办理等2项举措。
(二)深化作业改革,提升通关效率方面:包括开展属地查检与其他执法作业的执法联动,实现联合下厂、结果互信。加快进口大宗资源类货物验放,对进口棉花、铁矿实施“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对进口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实施检验结果采信。助推食品农产品进出口,便利进口优质种质资源通关,畅通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试点出口水果“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快速放行+官方检测合格出具证书”模式,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境外注册申请前“一对一”技术指导等3项举措。
(四)清理规范收费,降低通关费用方面:包括落实口岸服务收费公示制度,积极引导口岸收费主体通过“单一窗口”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鼓励中介服务企业实行“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加强口岸收费常态化检查,畅通价格违法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未落实优惠减免政策、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等2项举措。
(五)加强区域合作,拓宽通关物流渠道方面:主要是深化黄河流域一体协同,依托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深化口岸、海关、商务、港口、铁路等部门间沟通协作;协调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支持内河港口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六)加大改革创新,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包括增强口岸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作业机制,优先核验放行。推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一体推进以合同、企业、企业集团为单元的多层次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优化提升,结合造纸、轮胎等特色产业,促进加工贸易产业提档升级。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单一窗口”建设济宁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在欧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重点市场布局建设海外仓等3项举措。
下步,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营商环境指挥部部署要求,持续抓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全市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落实,积极提供“零距离”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市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