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为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脑血管供应我们大脑运行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心脏就像生命的发动机,血管就像管道,健康的心脏和心脑血管才能源源不断的为机体提供动力。
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可达300万以上,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多少概念,不妨查查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口,稍加比较你就会发现,这个死亡数字大的惊人。
保护心脏要细水长流。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体检,同时要尽量避免危险习惯。
寒冷天气从室内突然转移到温差大的室外。气温每低1度,心脏病发病就会增加2%,寒冷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痉挛,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可能会诱发大面积心梗,从而导致猝死。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差的人,尽量避免寒冷天气外出,要做好保暖,不要吸入过多冷空气。
早上猛然起身。人在睡眠状态时,身体各机能处于半休眠状态,如果醒来猛然起身,血压势必会跟不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所以早上醒来后,稍微赖赖床,活动一下,几分钟后再起身。
长时间蹲坐后猛然起身。如:蹲厕时间长,排便后快速起身,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倒,引发脑血管意外或者摔伤。站立时要缓慢,最好是站立前先做轻微的四肢活动。
长时间看电视、喝浓茶、咖啡。看着电视,喝着茶或者咖啡,感觉生活挺惬意,却不知每看一小时电视,可增加7%的心脏病死亡风险,再加上浓茶、咖啡的刺激,可谓是雪上加霜。
情绪激动时暴饮暴食。有人说,我生气时可以吃下一头牛。情绪激动时血压就会升高,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过度进食,心脏病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大10倍。
烟不离手、相对封闭环境吸烟。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相关。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
熬夜加吸烟。熬夜的时候吸烟,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8倍以上,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雾霾天室外锻炼。雾霾天空气中弥漫着多种有害物质,易对人体造成危害,导致呼吸困难,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诱发心脏病。
重视自身健康,加强心脑血管健康知识的了解,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天坚持一些小改变,保护心脑血管,从日常做起!
来源:寿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