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收获季,幸福相逢时。为进一步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增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落实,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10月25日上午,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联合胶州市第四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双向奔赴,共话儿童成长”为主题双向协同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课堂·共研生长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是检验老师素养的主战场。已经进入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同学们课堂表现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看看吧。
姬晓东老师带领一(8)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展示了一节数学课《被减数是6、7的减法》,姬老师采用故事《小猴摘桃》引入新课,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过程中,姬老师运用情景表演、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减法的意义。她智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张丽丽老师带领一(10)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展示了一节语文课《ai ei ui》。张老师基于学情巧妙设计生动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编儿歌等方式学习拼音。
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多元而富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等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分享·接续成长





幼小衔接是慢慢渗透、点滴浸润、以爱换爱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展开了座谈交流会。六实小的姬晓东老师和四实幼的陈文秀老师分别从幼小衔接视角下提升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力的策略和大班计划要开展的活动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彩汇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小幼衔接”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科学地去做这些关键问题,为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2023届是姬老师在六实小带的第4届一年级新生,她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幼衔接的重要性和小幼衔接的目的及意义,“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为今后的小幼衔接工作明晰了方向。
幼儿园老师基于倾听、语言表达、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等学习品质和小学老师进行思想的碰撞,明确幼小衔接的关键要回归幼儿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思考·科学衔接
交流中碰撞智慧,倾听中产生共鸣。互动交流阶段,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围绕小幼衔接“衔”什么,怎么接等问题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双方教师都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幼儿园梳理下一步衔接工作重点,帮助家长明确陪伴成长的方向。

王君主任绕小幼携手科学衔接进行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小学、幼儿园、家长不但要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更要在教育行动上形成合力。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坚定的决心,实施科学衔接、有效衔接,才能促进儿童更平稳的向小学过渡,进而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稳方能致远,千里源自跬步。本次研讨活动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也是一次教育实践的融合,架起了幼小科学衔接的双向式学习与交流平台,梳理出了幼儿入学准备中有待加强的关注点,拓宽了双向衔接方式,完善了共育机制。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匠人”精神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寻方法、探途径、提合力,帮助孩子共同蜕变,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让幼小衔接工作扎实落地。(通讯员:张丽丽 姜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