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作为滨海城市拥有909公里的海岸线,海洋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11月2日,烟台高新区媒体记者见面会走进位于高新区科技大道33号的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大国重器”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何凭蓝而立向海图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如何成长为山东省海洋产业体系的新兴战略产业?海洋装备制造能力、科研水平又是如何迈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第一梯队。
据悉,早在2022年12月2日,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正式批准成立。2022年11月28日,共同体核心运营机构——集海创新(山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烟台高新区落户,成为共同体的决策执行、管理和运行的有力支撑。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工装备共同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共同体由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省内外56家“政产研学金服用”要素单位共同组建,以海工装备产业为载体,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以政策为指导、以产学研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牵引、以金融资本为促进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采用“理事会+公司制”运营模式,设立1个理事会、1个专家委员会、1个实体运营机构,以理事会章程约定成员权利与责任,建立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
在技术攻关方面,围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卡脖子”关键设备及系统研制、海工用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开展攻关,2023年计划启动11项重大技术攻关;在成果转化方面,孵化2家科技型企业,推进海工产业园落地;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3项;在人才引育方面,引进高技术人才专家等5名,培养高端人才及科技骨干12人;在平台建设方面,正在推进建设6个产业创新平台;在海工装备产业关键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搭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打通产业链创新通道。
“通过协同发展做到延链、补链、强链,使海工科技创业支撑烟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科技创新,希望我们海工共同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拉动山东海工产品集群向千亿规模发展,打造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产业创新高点和技术策源地。”集海创新(山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张利华向记者表示道。
下一步,烟台高新区将协同共进,打造海工共同体建设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驱动者,真正解决行业关心的问题。努力建设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创新制高点,搭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打通产业链创新通道,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工产业集群。(图/文 王倩 王鹏 于小飞 项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