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却不是什么酒业密码,因长期价格保持在1.38元和1.15元不变,烟台老白干被昵称为“138”。牟平老白干也被昵称为“11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烟台白酒业给中国白酒带来”革命”的年代,但也是这”革命”把烟台的“老白干”们冲击到了低谷。
八十年代,烟台发明出了“白酒粮香化”,说的是用一定比例的粮食酒精采用一定方法融汇到薯干酒精中,让传统的薯干酒不仅降低了对人体有危害杂质的物质含量,也让酒的味道变得更带有谷物类粮食的香气:研究过酿酒的都知道:“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糯米产酒绵、小麦产酒冲”。过去只能酿造地瓜干酒的薯干酒精,从此成为了各大高档粮食酒厂家的“宠儿”,不仅烟台潍坊的几个老牌子酒厂开始大量引进“白酒粮香化”的薯干酒精,连远在四川遂宁的酒厂也大量引进“山东酒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四川白酒的“五朵金花”变成了“六朵金花”!
这是在1989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改变的(这也是国家轻工部最后一次全国评酒)。由此中国的白酒名酒由一届的“四大”二届的“八大”三届的“十一大”四届的“十三大”最终定格在了“中国十七大名白酒”:除了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贵州的茅台、董酒,江苏的双沟、洋河,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武陵源,安徽的古井贡,河南的宝丰、宋河,再就是四川的“六朵金花”: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大曲。
烟台发明的“白酒粮香化”让全国酒精产量大幅攀升白酒界如火如荼地群雄并起。河南的两种酒进入“中国名酒”的行列让中国百姓们大为吃惊,但酒行业人士一点儿不奇怪:河南当时已经成为中国白酒的竞争主战场。岂止宝丰、宋河?后来的杜康、张弓、仰韶等等,哪个不是气势冲天?!河南的杜康“哥俩斗”不止还要联合和“陕西的杜康”再斗。就是山东以往根本没有白酒优势的滨州地区,也在主持“白酒粮香化”的山东省轻工业厅厅长张华福(烟台人更感激这位后来的烟台市长对烟台的城市定位和规划发展推动)到滨州行署做副专员之后变得酒香四起:惠民县有历史悠久的“武定府”,博兴县有“董郎酒”,邹平更有名列“山东十一佳白酒”之一的“范公酒”,阳信县有“蔺公酒”,无棣县有“乐陵小枣杠子酒”:它们纷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宣传风头后来居上。“范公酒”高价聘请了当年风光无限的范曾题写酒名,无棣的厂庆纪念活动大手笔地专门邀请了一批“大腕名家”助兴~~
相比于烟台人自己创造的“革命”,烟台白酒业却落伍了!
当年烟台也是有县域白酒业“四大天王”的:牟平的“老白干”,福山的“金凤”,栖霞的“白洋河”、莱州的低度“莱特”等都很风光。但在这场“革命”的冲击下,小福即安的“胶东性格”和固步自封的惰性思维影响下的烟台白酒业,开始纷纷感受到了新产品新潮流新消费趋势大浪淘沙的震荡和冲洗。一段时间内,“四大天王”们有的衰败了,有的改换了门庭,有的再没了踪影,有的人去楼空了。国营牟平酿酒厂虽然厂房巍峨厂区广阔,也在市场大潮中经历“着最低退潮期”的生死挣扎~~
但且慢!蓝色的海洋已经在牟平在胶东在山东掀起了新的波浪滔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牟平迎接蓝色新规
作者简介:
尹浩洋,50年代肖狗男。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幸遇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四年获文学士。
旋在烟台乡村教学6年,因爱好写作1990年参与创刊《华夏酒报》,1992年初参与创刊《海南经济特区报》,夏天回乡参与创刊《烟台晚报》并任首席记者多年。发表作品近两千万字,百余篇文章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一等奖好新闻。
现任烟台市作协副秘书长兼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专心研究烟台文史文化多年,出版著作3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