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所辖村庄,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宽敞的水泥路两边,一面面崭新的彩绘墙提升了乡村“颜值”;一户一景,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好戏”连台上,新风扑面来。除了在戏台上唱“好戏”,胜利街道还以村庄、村民为主角,唱好乡村振兴的大戏。村村“好戏”到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
“好戏”=流量+人气
01
位于孙家村的白鹭园湿地景区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培育出“非遗+研学”“非遗+旅游”“非遗+民宿”“非遗+服务”等融合发展形态:“黄河风情村”“诗与远方”“沿黄文化体验廊道”……一张张文旅名片为白鹭园湿地景区建设和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曾经的白鹭园湿地景区满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村民经济收入低。胜利街道党工委与村“两委”立足“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城市特色,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手,发挥湿地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白鹭园湿地田园综合体项目。
“我们按照‘原貌整治、塑造特色’的原则,在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儿童游乐园、恐龙乐园、黄埔射击训练营、水上摩托艇、热气球体验等丰富的游园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秋日里赏花郊游的好去处。”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崔惠恩说。
要“网红”,更要“长红”。孙家村盘活现有资源,成功举办白鹭园迎春灯会和油菜花观赏研学活动,为村民提供就业创业岗位50余个,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越来越多的村民返村创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孙家村顺利将“流量”变为“留量”,如今到白鹭园旅游参观的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
“好戏”=生态+便民
02
一条条柏油马路干净整洁、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休闲广场上,村民或休闲健身,或拉着家常……走进中心村,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之前村里的道路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村民出行也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心里更敞亮了。”中心村村民张春香高兴地说。
美丽乡村有“底子”,也要有“面子”。为此,中心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方面持续发力。将闲置空地改造为“静心池”“问心池”“清心池”荷花池,打造以“廉”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景观,配套建设孝廉文化长廊;在村内房屋墙壁上绘制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主题的墙体彩绘,形成一道独具乡村韵味的靓丽风景线;利用村庄闲置地块加快建设村内公共绿地,全面提升村居绿地覆盖率,打造绿树成荫、环境整洁的村庄环境……如今村庄环境变得更美了,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村美,业兴,日子甜!如今,在胜利街道,新立村建立健全“门前五包”责任制,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亭及垃圾分类投放点;方里村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把闲置的地方变成小花园、小游园;六十户村设立村卫生室巡诊服务点,每周选派医务人员提供巡诊服务,积极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就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医疗救助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进行宣传解答……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各村就地取材,顺势而为,村民们也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安心饭”,幸福指数日益攀升。
“好戏”=效益+发展
03
近年来,胜利街道聚焦产业“好戏”,探索推行“党委指路、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头雁工程”,明确各村每年至少领办1个产业项目。
六十户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养殖专家的指导下,深挖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力发展胜和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综合性发展模式,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九十六户村整合资源要素,创建淡水养殖合作社,村民土地入股,动用机械把水库分成多个水池便于养殖,聘请江苏养殖技术人员进指导村民学习鱼虾混养新技术。今年以来,6个行政村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585万元,收入50万元以上村实现100%,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宜居宜业幸福至,和美乡村入画来。“搬着木扎子、坐在群众间,听听群众心里话”,与百姓同频共振心连心,才能有更多“大戏”“好戏”连台,才能依托好戏的舞台架起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幸福桥。胜利街道将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以内提气质、外增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