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展遍花开,研思节节高。10月9日,冠县育才双语学校初中部公开课展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何彤彤老师在八年级(5)班进行了《细菌》的新课讲授 ,用图片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等。本节课思路清晰,过渡流畅,学生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积极,视听写思结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同学们理解了细菌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探索细菌的结构、营养方式等,培养了学生分析推测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许以姣老师在七年级八班进行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新课讲授。由本节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模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织,再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而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绘图、讨论、交流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开展学习。
于丽丹老师执教的《深深浅浅话友谊》以古琴演奏《高山流水》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部分“友谊之船,共同呵护”,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特质。第二部分“友谊之船,该翻则翻”,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体会交友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掌握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卞红云老师出示公开课《让友谊之树常青》。她的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懂得了交友既需要热忱和热情,也需要智慧和方法。她深化领会教材观点和方法,兼顾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材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益。
王振美老师的公开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八年级(10)班展开。她通过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关注学生差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集体智慧,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氛围良好。
刘国伟老师在公开课上生动地讲授了《百家争鸣》这一课。他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竞争,以及这些思想流派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他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问和探讨,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此次公开课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吕翠翠老师出示了《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她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准确把控课堂节奏,在学练结合中掌握重点知识。学生始终保持课堂专注力,课堂效果显著。堂课环环相扣,衔接紧密。课堂中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郭宁在九年级(10)班出示公开课《电流与电路》 她以“小灯泡发光”引入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发现物理知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最后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深入浅出的引导了学生学习电路三种状态,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观察所学知识,敢于动手做电学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梁可新老师精心准备,利用复习导入新课教学。在讲解气候时,充分利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片进行分析气候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注重讲练结合,有效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本节课重难点,教学效果显著。
丁玉磊老师讲授了《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通过讲解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认识到改革在一个国家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的同时,鼓励同学们用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田亚丽老师执教的是七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2 I'm Wang Lingling and I'm thirteen years old。她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过程性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肯定并投以欣赏的目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整堂课程设计思路清晰,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
包金荣老师出示Module 3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她英语口语标准流利,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富有新意。在教学过程中,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述及提问等方式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入景动情,使其受到感染,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的设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参与学习,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展示会个性及能力,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王秀莹老师执教的《答谢中书书》语文味十足,将语文要素很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她注重文言文的情感赏析,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道理。她适时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她注重读悟结合,运用听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品析古文韵味。
段建超老师出示了《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一课。他运用联系实际的方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整堂课节奏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材料运用合理,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他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方式,巩固对知识的学习。整堂课氛围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张汝亚老师执教的是《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这节课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程序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密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上,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这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体现了整节课的完整性。尤其是课堂的设计,知识层次清晰,层层递进,学生能在她的教学设计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
徐迎颖老师通过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的利用,学生们积极性极高,课堂氛围活跃,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体验生活和物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姚甜老师生动讲解了《百家争鸣》。她通过丰富的故事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竞争和碰撞,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她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历史,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课阶段,授课教师针对课堂效果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各学科组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肯定优点,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老师们今后的努力和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还在进行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通过此次活动,相信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扎实教研,潜心备课,勇于实践,以匠心致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