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向海眺望,一座矗立于海面之上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映入眼帘。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如同一束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宝石项链,“项链”的一头是花瓣造型的智慧渔场,另一头是海星造型的综合体平台,由廊桥串连起一种全新的耕海牧渔方式。这就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
9月15日,“优无止境 赢在烟台”——发现营商环境亮点中国晚报主流媒体聚焦烟台融媒行的记者们乘船登上这条“项链”,感受“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独特魅力。
9月15日,“优无止境 赢在烟台”——发现营商环境亮点中国晚报主流媒体聚焦烟台融媒行的记者们登上“耕海1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摄)
大海上的“宝石项链”
据工作人员介绍,“耕海1号”是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一期工程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犹如一朵“海上花”绽放在碧波之上。该平台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总养殖体积3万立方米,每年可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
静静矗立在海面上的“耕海1号”。(扬子晚报记者 宋峤 摄)
智慧渔场“智慧”在哪里?据了解,该渔场配备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生态化、产业多元化。在智能化方面,平台配备了自动投饵、5G通信、安全管理等系统,以科技创新提升渔业养殖效率,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在生态化方面,平台通过运用清洁能源、排污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推动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而今年“五一”前投入运营的二期平台主甲板为五角星形,与一期共同构成了项链造型。平台总高48.2米,主甲板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成人泳池、儿童水乐园、户外休闲演艺等功能板块;建筑主体设计有7层面积100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分别设置综合保障区、海洋渔业科普展厅、餐饮庆典区、宾客住宿区,平台最大载客量1000人,具备渔业休闲、海洋科研、海上住宿、会议餐饮等功能。
“耕海1号”犹如一束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宝石项链 。(莱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耕海1号”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在于它的综合性理念。“耕海1号”注重全价值链、全服务链衔接,叠加观光、垂钓、住宿、餐饮、科普、科研等业态,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特色鲜明的“海上度假村”概念。山东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运营总监王官磊介绍说,相比传统海洋牧场,它更加注重蓝色养殖和文旅经济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除了传统渔业养殖和科研,“耕海1号”为游客提供海上住宿、垂钓、餐饮、影院、婚纱、摄影等项目以及潜水、采摘、帆船等新兴旅游项目,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海底探奇,打造“蓝色粮仓+蓝色文旅”崭新体验。
游客在“耕海1号”上游玩。(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敢第一个吃螃蟹”的烟台人
“平台能够顺利运营要感谢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莱山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王官磊说,“这个项目是新业态,之前在我们经济社会里面是没有的,所以法律法规也没有在这个业态上进行明确的界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完善。新的项目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参照的标准是什么,都需要摸索。”
“海上住宿,在全国是头一份。”正如王官磊所说,由公安部门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是陆地上住宿行业必备的证照之一;海上归海警管辖,可海警却没有颁发此证的职权。
坐在“耕海1号”的休息处,可以望见远处的城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摄)
在企业走到门槛前,政府先伸手拉一把,往往能为企业节省太多番周折。莱山区委、区政府以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抓手,积极协调企业、公安、海警三方,采取划清管辖权限的方式,办出了全国第一份应用于海上住宿的《特种行业许可证》。“这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证照。拿到证的那天,我心里一块石头可算落地了,真的要为咱们政府竖个大拇指。”王官磊感慨地说。
“我们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思想,因为它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在此之前大家也没有碰到过。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莱山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明说,他们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以“店小二”精神,当好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员”、营商环境“联络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积极协调市交通局、市海事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等15个部门,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帮助“耕海1号”解决登乘点、航线、消防证照、食品经营许可、特种行业许可、港口经营许可等15项营运手续,确保“耕海1号”顺利如期对外开放。
敢闯敢试,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烟台人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新路,在没有先例的领域率先做出成功案例。
蓝天白云下,“耕海1号”尤其亮眼。(今晚报记者 庞剑 摄)
一直以来,烟台市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持续优化服务供给、精准纾困解难、强化政策扶持政务服务,一批批市场主体不断孵化、壮大,成为烟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05.9万家,包括31.5万家企业、72.5万家个体工商户和1.9万家农民合作社,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1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24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79家,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
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一批批人才的纷至沓来,正是烟台市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的最好体现。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敢第一个吃螃蟹”的烟台人不会止步。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