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发展的脚步,济宁的文化旅游从悠悠岁月中款款走来:在发展中起步、探索中前行、调整中提升,如今已然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聚焦宣传,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文旅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济宁在思考、在行动。
济宁提早谋划,强化向上对接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展示济宁文旅形象,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瞄准全国市场,扩大品牌宣传。加大“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的品牌形象宣传,进一步开拓全国客源市场。继续在央视平台投放济宁城市形象宣传片,向全国人民递上一张属于济宁的名片。深耕本地市场,开展特色营销。紧抓新媒体宣传,联合济宁广电、济宁日报、更济宁等宣传景区最新动态,推进本地景区、旅游热点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设计制作“嗨游济宁”精品线路宣传册,推进宣传“连点成线”精品线路。实施精准营销,赴客源地推介优秀文旅资源和线路产品,打造集景区、智慧旅游、康养医养、研学基地为一体的孔子文旅品牌集群,集团被授予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
创新引领,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济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济宁市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万千新气象,铺开了大发展格局。
济宁孔子文旅集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扛牢文化“两创”使命担当,坚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理念,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丰富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加强游客的体验感,逐步提高了我市各个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解放了文旅发展思想,激活了文化景区发展之路,构建了文旅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济宁孔子文旅集团线上线下联动,文旅消费活动亮点纷呈。集团全面落实省“山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以及市“扩就业促销费”工作会议精神,各景区、企业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紧抓以“互联网+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持续推进“一码游济宁”平台的提升工作,完善产品定制服务,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截止到3月底集团权属景区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一码游济宁”平台阅读量突破百万人次,全面彰显了“好客山东 文化济宁”的品牌魅力。
深化交流,文化事业多面开花
在孔子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馆陈文物感悟2000多年来孔子思想的传承;在曲阜“三孔”,探访古树碑刻、千年古建,实地感受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在微山湖,游历秀美湿地风光,探寻智慧化渔业生产下的绿色生态养殖……
春暖花开,旅游市场再一次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梦想之地,被这里的一景一物、一砖一瓦所感动,大家流连忘返,久久回味。
但济宁孔子文旅集团并不满足于此,该集团抢抓文旅加快复苏机遇,积极贯彻落实提振文化旅游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抢先抓早、奋勇争先,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他们深知:想要发展,就要走出去,深化交流合作。
为此,济宁孔子文旅集团不断加深交流互鉴,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围绕营销推广迭代创新,以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打造文旅消费场景为抓手,在品牌推介、引客入济、丰富产品等方面积极创新营销推广方式,推动消费升级。 加快“走出去” ,深化“引进来” ,打造“新热点” ,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济南、青岛开展招商引资及业务接洽活动,与中建交通等央企、省企深入推进有关合作项目。结合自驾游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着力开发微旅游、微度假、本地游、周边游等旅游产品。同时,采取进社区、进商超、进车站、进场馆的方式放大旅游产品的效能,吸引客流,增加人气。
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万千新气象,铺开了大发展格局。
高品质、高标准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届“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济南)中心、泗水龙湾湖手造街区及线上展厅;与三孔景区双双入选首批“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录;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建立文化和旅游研修基地(济宁)。与孔子博物馆联合主办全球首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第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暨首届“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赛;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合作,承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营,获批成立孔子学堂……我市先后承办“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2023年研学旅游(省/市)联席会议工作会议暨研学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我市成功入围2021年全国“五一”黄金周热门排名增速最快十个目的地城市,入选中国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艺作品到文创产品、从文旅融合到文化惠民,如今,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百花齐放,青春焕发,它正以山水生态、文化旅游的无穷魅力,成为众多人的诗与远方,在新时代再度绽放出迷人的瑰丽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