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组在胶东北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
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组在胶东北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
5年来,在渤海海域完成首个深度超过200米的海域钻探施工任务,成为渤海湾海域完成的最深全取心地质钻孔。
5年来,在渤海海峡南部、黄海北部、南海雷州半岛附近海域,钻海取样、监测岸滩、查海域地质,在全新领域连战告捷。
5年来,在胶东地区重点成矿带,围绕招远市滕家矿区和牟平区前垂柳矿区扎实开展岩金勘查工作,累计推断金资源量26.27吨。
5年来,积极承担国家林、草、湿地、地下水等专项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国土变更调查核查,率先探索出“技术共享、数据共用”合作模式。
5年来,在全国6省部署了两大工程11个涉海项目,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望洋兴叹到乘风破浪的跨越,具备了独立完成海域物探、钻探和数据解释工作能力,海岸带和海洋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稳步迈出进军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坚实步伐。
2019年在12月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 项目在江西开展森林蓄积量调查
今年7月,在美丽的长江之滨九江市同方江新造船厂,随着一声“宣布下水令”,“海洋地质十七号”综合地质调查船缓缓滑入长江顺利接水。
这艘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的船只入列,标志着该中心在进军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进涉海能力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涅槃新生 奋进改革新征程
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烟台人相对陌生。因为她才诞生五年多。
而提起原武警黄金第七支队,这支专门“为国家找黄金”的队伍,对盛产黄金的烟台而言,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2018年8月,原武警黄金第七支队转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烟台中心”)。
这支曾经从东海之滨奋战到荒漠戈壁、率先西进北上的转型尖兵,正全力向海岸带与海洋地质调查事业这一全新领域进军,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踏上了新时代地质长征路。
转型以来,烟台中心牢牢把握“以海为主、面海发展、向海图强”的转型发展方向,布局“四大海域”、聚焦“黄河流域”、深耕胶西北,征战甘蒙鲁豫徽、亮剑苏浙沪粤桂。
该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处处拓印着烟台中心职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奋斗足迹,海岸带与海洋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重点业务正全面开花结果。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司海岸带地质调查的“国家队”“野战军”,烟台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业务发展“央地合作”新模式构建形成,科研生产“超蓝计划”成效初显,在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工作中,将有所作为。
2022年6月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组在胶东北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
逐梦海洋 乘风破浪勇前行
烟台以海著称,而扎根于此的烟台中心深知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2022年11月,烟台中心承担的首个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广西钦州湾)项目,顺利通过成果综合评审并获优秀。该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钦州市海洋局合作共建小流域地质环境监测站,为当地海域生态保护治理、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价等提供科学建议,聚力解决海水入侵、海岸带侵蚀淤积、红树林保护等7类主要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
由南向北,捷报频传。
2022年5月,烟台中心在渤海海域完成首个深度超过200米的海域钻探施工任务,这是渤海湾海域完成的最深全取心地质钻孔。
在渤海海峡南部,烟台中心首次在120米海钻底部发现约3米厚的灰岩,初步判断为古生代基底,为开展渤海海峡南部重点海域第四纪以来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提供支撑。
目前,烟台中心已在全国6省部署了2个工程11个涉海项目,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望洋兴叹到乘风破浪的跨越,具备了独立完成海域物探、钻探和数据解释工作能力,海岸带和海洋学科建设初具规模。
2021年9月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项目在广东湛江开展岸滩剖面测量
找矿突破 矿产资源增储量
烟台中心依托所在驻地“金矿之都”的区位优势,扎实开展岩金勘查工作,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撑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矿区,烟台中心创新性提出“近东西向构造控矿”新理念,建立“三层结构”新模型,部署的10个钻孔全部见矿,圈定金矿体9个,使陷入找矿低谷的矿区达到中型金矿床规模。在滕家矿区,成功探获隐伏厚大金矿体。两个矿区累计推断金资源量26.27吨。
下一步,烟台中心将在胶东地区重点成矿带,开展以金为主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支撑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在胶莱盆地周边、江南古陆和长江中下游等成矿带、近浅海重点地区,开展金、铜、钨、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
2021年9月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项目在广东湛江开展岸滩剖面测量
生态优先 山水林田写忠诚
作为一支新时代地质工作队伍,烟台中心在改革转型中正以参与者和亲历者的身份谱写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烟台中心在黄河流域建成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中黄河入海口海陆交互作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部级创新平台。各野外观测站共同汇集黄河流域野外观测数据,开展不同自然资源要素之间耦合作用研究。同时,实施3个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项目,紧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人工林固碳能力研究、森林生态环境特征评价、盐碱地“草—牧—园”循环模式探索等工作。
在新安江流域,通过开展流域内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首次建立新安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数值模型,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转制以来,烟台中心还积极承担了林、草、湿地、地下水等专项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国土变更调查核查,率先探索出“技术共享、数据共用”合作模式,完成森林资源样地2035个、草地资源样地1194个、地下水统测2600点,编制《湛江市自然资源图集》,在两广地区圈定富硒土地5.66万亩、优质水源地1处,完成102个县域耕地资源监测,核查外业耕地图斑3420个,有力支撑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发布与督察执法。
创新驱动 地质调查提效能
纵观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今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东部地区金和铜矿床三维探测技术与增储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烟台中心负责牵头实施的“脉状金系统的综合找矿技术与增储示范”课题顺利通过实施方案论证。本课题作为烟台中心首次参与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29万元,实现了五大平台“零”的突破。
在设备改造研发领域,烟台中心接连收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可有效提升传统岩石点荷载仪的试验效率和安全性,是一线地质调查人员立足岗位实践,在调查装备改造自研道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
转制改革以来,烟台中心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作为支撑、引领、推动地质调查工作的“两大引擎”,累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部、局开放课题4项,局级野外观测站2个,指挥中心技术创新中心1个,专利、论文、软著屡创新高,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活动50余场,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批国家级CMA资质7大类360个检测参数,建成“地质云”海岸带虚拟节点,发布地质信息产品123件,上云共享各类地质调查数据1.4万条,研发“地质资料空间查询与信息存储服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助力地质调查高效运行,为推动国家海岸带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