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潍坊,百年重器正铿锵!

2023-09-05 09:26:47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自1904年至2023年,在潍坊工业发展史上是铿锵有力的120年。这120年,潍坊工业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由手工作坊的千家织造,到斩浪远航的大国重器,传承的是潍坊基因的工业血脉,扛起的是中国动力的潍坊担当,挺立的是民族工业的钢铁脊梁。

总有一种砥砺前行的力量咬定青山。2023年,潍坊工业逆势上扬,以拥有冠军企业数量山东第一的亮眼成绩,致敬潍坊百年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站在新起点上,回望潍坊百年工业发展之旅,历史裹挟着创新大潮的波涛巨浪奔涌而来,潍坊工业这部大书注定是写满了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改革创新曲,注定是传颂着敢于叫板全球市场的大国工匠谱,注定是流淌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工业魂。

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厂在这里诞生,引领潍坊的发展跃迁,乃至推动和影响着中国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演进。

潍坊工业的发展历史,镌刻着这座工业城市特有的风骨和记忆,见证着这座英雄城市的百年巨变和荣耀辉煌,时至今日,仍旧为更好潍坊建设提供着钢筋铁骨般的实体支撑和澎湃不息的精神动力。

如果你能理解,1919年中国外交官顾维钧为了捍卫中国主权,在巴黎和会上面对关于山东问题的裁决而向德日等列强坚定地说“不”,就不难理解,1904年5月1日,德国人所建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前一个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奏朝廷时的那声声疾呼——

济南开埠!周村开埠!潍县开埠!

清廷以此前从未有过的效率,在胶济铁路贯通前12天批准奏请。山东大地上一场与外国资本侵略进行较量的“自主开埠”,以实业救国,让处于胶济线核心点上的潍县就势打开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大门。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源头,近代潍坊首先迎来的变革是,千家万户手摇车的土纺线,被纤柔的机纺棉纱所代替。机器织造作为工业文明的标志撑起了近代潍坊工业的门面。

潍县开埠,胶济铁路贯通,潍县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让山东腹地的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变革。

看一组1906年的统计数据,潍县从青岛烟台等港口输入200万两的棉纱,150万两的布匹,这些棉布再通过多家布行分销到沂州、莒州、安州(泰安)、钜城(临朐)等地区。

洋纱洋布大量输入,潍县本土织布机的生产能力已显滞后,新式织机的出现成为亟需。

1907年,一个从潍县寒亭镇走出去的年轻人自日本留学归来,不仅带回了染织专业的先进技术,更是胸怀一腔同盟会会员的爱国报国情怀,毅然变卖家产,从日本引进6台铁木结构的足踏织布机,成功试织宽幅棉布,被命名为“爱国布”。

引进首批宽幅织布机,继而又发明新的染织技术和两种新型织机,哪管创业报国步履维艰。潍坊近代民族工业史上刻下了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张瑞芝。那年他25岁,引领当地织布业跨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第一步。

“师夷长技以制夷”,一场新的生产力的变革在潍坊大地春雷勃发。

1912年8月,孙中山到达青岛,在演讲中多次盛赞一位中国青工刻苦钻研技术取得的成就,并号召青年人向他学习,为中国人争光。他就是在青岛一家德国企业干锻工的潍县小伙、后来被称为“中国内燃机之父”的滕虎忱。

受孙中山的影响,这位一身技艺、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拒绝了德国企业的热情挽留和高薪待遇,返回家乡,立志实现实业救国的夙愿。

1920年,滕虎忱将家中3间住房和土地变卖,与友人凑足3000元,租用潍县东关大街民房,合股开办机器制造工厂,取“中华”“丰盛”之意,命名为华丰机器厂,滕虎忱任厂长。

建厂当年,滕虎忱购进日本产的机器,带领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揣摩,成功仿造出第一台铁制宽幅足踏织布机,劳动效率提高3倍,从此揭开潍坊现代机械工业发展全新的扉页。

华丰机器厂生产的发动机

“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这一明清至近代传统手工业盛景传颂至此,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型与深刻变革。

织布机的大量生产,激发了潍县土布业的发展,跃为全省第一。在1932年,潍县所有织布匹有粗细白布、绒呢、斜纹、各种条格布,畅销全国。

20世纪30年代的潍坊大地,以潍县为中心的昌邑、昌乐、 安丘、青州、寿光等县,足踏织布机发展到9万余台,年产各种棉布200余万匹。据1934年《民国实业志》载:“山东织布机之制造,以潍县最盛,有十一家,济南只有两家。此十三家中,以潍县之华丰厂最大,设备亦最完全,资本几占全业三分之一。“华丰”历年出品,供给潍县、昌邑、寿光、济南、桓台、即墨等地用者,有一万二千二百余架”。

随着织布业的兴起,染厂、轧布厂、颜料厂、机械厂、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发电厂等纷纷建成。自1918年至1930年代初,潍县先后创办机械工厂34家,其中生产布匹的工厂有11家,生产轧布机、弹花机的工厂7家,形成了织布业为轴心的工业格局。

印染业发展起势之际,一位年轻人漂洋过海回到故乡。1930年底,日本学成归来的张干臣投身实业,返回潍县建厂,大华机器染厂投产。大华机器染厂带动潍县七家机器染厂陆续开办,这些现代化的印染厂,与遍布乡村的染坊一起,将潍县的染布业推向鼎盛。

棉花种植、商贸流通以及印染与织布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潍县“华北纺织工业生产基地”的名声大振。

从企业诞生到“七七事变”前发展的鼎盛时期,见证潍坊现代工业崛起的华丰机器厂,由纺织机械发端,从脚踏式织布机、斗子式水车、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行销半个中国,到1932年自行研发生产出中国北方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又相继研制生产8马力、25马力和40马力柴油机,作为动力机械的柴油机逐渐成为主打产品。

潍县成为中国除上海外第二座能够生产柴油机的城市。

1934年初夏的一个清晨,蒙蒙细雨笼罩着潍县城。久不出山的冯玉祥将军在国难当头走进华丰机器厂,高度赞扬滕虎忱艰苦创业、以重工业救国的精神,他说:“如果全国有二百家像你们这样有血性、能奋斗的企业,国家前途就大有希望。”

这一年,在北平太庙举办的“全国铁路沿线产品第三届展览会”上,华丰机器厂送展的柴油机等产品获“超等奖”,并誉为“华北第一厂”,带动中国北方民族工业的第一轮升级发展。

从仿造国外产品,到主打民族品牌,扛鼎大国重器,潍坊工业百年,始终秉承一脉相承的信念——质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潍坊近现代工业的优秀基因。

百年潍坊工业跋涉之旅,从华丰机器厂到后来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潍柴动力,有两记壮士断腕式的重锤,把潍坊制造业结结实实地夯在了民族工业的丰碑上。

潍柴老生产线

有一次,滕虎忱要去青岛出差,临出门,却发现柴油机大甩轮精磨时的标准不够理想,遂强令将不合格零件用重锤砸碎,铸铁的脆响之下是工匠精神的勃发。此举震惊业内。

20世纪90年代,身为中国机械制造龙头企业的潍柴动力遭遇滑铁卢时,那个名叫谭旭光的青工,走上厂长岗位后的第一“重锤”,就砸在了生产质量上。那天,谭旭光带头把300台发动机废次品毛坯当众砸毁。在场多少潍柴人心疼得欲落泪。

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说滕虎忱的这一锤,是潍坊现代工业的开山之斧,那么谭旭光的这一锤,则是潍坊工业涅槃升级的自我革命。

近百年之后潍柴能把重型高速发动机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无疑有着来自潍坊百年工业传承十足的硬气和底气。

百年工业,潍坊人就是这样咬着牙过来的!这两记重锤,既续写着一代代潍坊人致力于振兴民族工业、打造百年动力品牌的矢志不渝,又镌刻下一代代潍柴工匠质量为本、铸造大国重器的潍坊担当。

所以,2018年春天,当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点赞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潍坊工业“有一个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时,回望百年民族工业崛起的风雨历程,每一个潍坊人无不心潮澎湃!

在时间刻度里,潍坊工业发展非一日之功。

经历了战争的硝烟,潍县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几次遭受重创。1948年4月27日,我华东野战军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晨曦中的潍县城头。潍县战役胜利后,新诞生的潍坊特别市,春回大地,百废待兴。

党和人民政府贯彻“首先将现有机械工业组织起来,发挥其潜在力量,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支持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继而我党在创造成功接管城市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潍坊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生产布局,产业结构逐步合理。由水车、白布、锄、镰、锨、镢等初级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逐步成为具有动力机械、纺织、印染、造纸、电子、化工等现代化生产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这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工业城市,担负起服务农村经济、保障社会供给的发展重任,凸显着民族工业的潍坊担当。

在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育上,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方面对内燃机的需求,潍坊机械工业在恢复一般机具生产的同时,将内燃机的研发和制造,从综合性机械生产中逐步分离出来,向专业化生产过渡。

1952年,新中国第一艘潍坊机械制造业旗舰载着使命整装“出海”。由山东省工业厅新组建的大华机器厂,麾下纳入由万通铁工厂、华新工具厂和国光铜线厂合并的昌潍实业公司机械厂,由坊子迁来的原大华机器厂,还有公私联营铁工厂、华东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实习厂。

1953年8月潍坊机械工业迎来新的发展跃迁。大华机器厂归属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国家投资按年产柴油机100台/0.7万马力规模进行初步扩建改造。

这一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局之年,潍柴走在前列,在新区建成全市最大的工厂。

这一年,李浩昌、高士琦等20多名潍柴青年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大厂的建设者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接见。

潍柴新工厂落成几年的时间内,中速船用柴油机、我国第一台2000马力机车柴油机等系列新产品研制成功。

1956年潍坊柴油机厂与当时济南柴油机厂共同形成了国内160系列,开发柴油发电机组新产品,并被确立为本系列组长厂。后来在新时代十年间潍柴集团发展成为山东“链主”企业,其伏笔在七十年前即被写下。

1957年是潍柴内燃机产品出口“元年”。内燃机生产改变了过去只仿制国外早期低速柴油机的局面,实现了向中高速机的过渡,潍坊柴油机厂生产的多种型号和功率的柴油发电机组,走向国外市场。

与潍柴同步,振兴民族工业的征程上,华丰机器厂没有掉队,在人民政府的加力扶持下,转型升级为新中国第二艘潍坊机械制造业的旗舰。

华丰机器厂在恢复轻纺及农机具生产的基础上,恢复生产柴油机。1954年6月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归昌潍实业公司管理,之后,瑞泰铁工厂、同盛翻砂厂、裕民刺条厂和群大、丰华、同丰铁工厂等私营企业相继并入。1956年华丰机器厂扩建改造,并作为地方内燃机生产企业,由国家一机部归口管理。

一段时期内,潍坊柴油机厂和华丰机器厂承担着国家使命并驾齐驱,由仿造国外机型、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产品、开拓国外市场,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渐呈“大国重器”风采。潍坊柴油机厂军民两用发动机型科研成果、潍坊发动机厂(华丰曾用名)495型柴油机研究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潍坊机械工业发展之路不管如何曲折,民族工业使命从未懈怠、技术研发水平持续提升、生产管理经验逐渐丰富、总体发展布局日趋合理、整体发展势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潍坊贡献。

1966年后,尽管机械工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管理、正常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企业干部职工顶着种种压力,坚持生产。中共昌潍地委提出了打破行业、国营与集体、地县工业与公社工业“三个界限”,建立“以地市工业为基地,县属工业为骨干,社办工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

上世纪70年代的潍坊柴油机厂车间

从1966年到1975年的10年内,潍坊柴油机厂、潍坊发动机厂(华丰)、潍坊动力机厂、益都柴油机厂等专业生产厂共计生产内燃机3784429马力。到1975年,年工业生产总值居全省各市(地)之首。潍坊机械工业总体发展布局的新构成渐臻完善,新的产业群体逐步形成——

以潍坊市区和益都县城为中心,以上属柴油机厂为依托,地方柴油机厂、拖拉机厂及其辐射下的县社配套配件企业为骨干,以生产、修配 机引农具和其他农机具的各县农修厂为主体的动力及农机工业群体;

以潍坊市区及高密、诸城为中心,以机床厂、锻压机械厂为骨干,各县农机厂为补充的金属机械加工设备制造,以及为各工矿企业生产设备与器材的通用机械制造企业组成的技术装备制造群体、由潍坊汽车工业公司为主体的汽车及其配件制造群体。

潍坊机械工业制造群体渐呈现代产业集群的雏形,功能互为配套、发展不断跃迁,领先全国同行业水平。潍坊,成为国内外有名的“动力城”。

作为与机械制造业双峰并峙的棉纺织业,在潍坊市境内,依托机械产业雄厚的基础优势,陆续在潍坊市区、寿光、益都、诸城、昌邑等地建起纺织机械厂,形成纺织机械全产业生产链条。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织布业的迅速恢复发展,在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家庭织布户、织布作坊组织起来,成立织布生产合作社(组);私营织布机房、工厂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至1957年末,昌潍地区有地方国营织布厂3个,公私合营织布厂11个、织布生产合作社30个,织布机3614台,年产棉布4093万米。

新潍坊诞生之际,漂染业得到新生。到1949年底,7家染厂都恢复生产。

1958年初,原信丰染厂工人李俊玺经过6次试验,改造成功连续轧染机,创造硫化青、硫化蓝布连续轧染新工艺,实现了工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染布不用锅(指染槽)的心愿。整合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原多家染厂几经分合,以山东潍坊印染厂为龙头,展开规模化生产。

与纺织机械、印染互为链条的纺织业在潍坊历史上起步较早,作为传统民族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近代以来从借鉴国外技术,到开始自主研发,不断实现更新迭代,发展水平步步为新,呈现出现代化产业的表征,但因属劳动密集型,生产附加值较低,与机械制造业相比,潍坊纺织产业持续发展力较为薄弱。

1959年12月,潍坊棉纺厂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建起的第一座现代化棉纺厂。尽管后来受历史原因影响,加之一段时期农业歉收、棉花减产,潍坊纺织企业几度关、停、并、转,但仍有新产品新技术不时问世:潍坊棉纺织厂设计试验成功“圆盘型抓棉机”,潍坊毛纺织厂试制成功新产品“粗纺毛呢”,潍坊染厂“涤棉染整生产线”建成投产……

潍坊第二毛纺厂车间

全国有名的“华北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在行业艰难的跋涉里大写下了潍坊工匠的坚韧执着。

机械制造、纺织工业两大主导产业双轮驱动,强壮着潍坊这座工业城市的发展筋骨,奠定了潍坊在华北乃至全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而电子工业的兴起,掌握着现代化工业革命的“密码”,从潍坊出发,写下了中国制造业划时代意义的精彩之笔。

据《潍坊市志》记载,从我国建造第一座人造卫星地面接收站,到向太平洋地区发射运载火箭,都有潍坊电子工业生产的元器件。

潍坊的电子工业从“一五”时期起步,1965年成立了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电子产品的研究,随后建立潍坊仪表厂、无线电元件厂、电子仪器厂、同轴元件厂、半导体试验厂等5家企业。翌年8月,潍坊市成立无线电工业公司,统一管理电子工业企业。

潍坊电讯仪表厂

在全国大办电子工业浪潮的推动下,昌潍地区电子企业一度发展到51个,电子研究所1处,产业效能偏低。电子工业部门几经对厂点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新产品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到1978年底,整合优化为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个,地、市科研所各1处,试制成功DJS-130电子计算机、CAMAC国际标准接口系统、12路微波通讯机等产品,其中12路微波通讯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据1977年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在全国80个3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中,潍坊的工业总产值居第一位,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居第二位。其中电子工业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临之前,潍坊电子工业已经为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新崛起备好了腾飞的翅膀。

1978年,潍坊的春天来得似乎更早一些。

这一年3月,潍坊机械和电子工业企业研制的新型坦克发动机、495型柴油机、12路微波通讯机,均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一股按捺不住的创新力量在潍坊大地上春意萌动,吹响改革开放的前奏曲。

这一年刚刚17岁的潍柴子弟谭旭光,进入工厂的第一份任务就是参与该项目研发。他是班组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另类”,工作之余就学习机械制图和政治经济学,晚上还攻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就是这样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改革开放同行,将潍柴一步步带入国际化企业集团行列。

研究专注与精益求精催生的创新精神,在潍坊制造业发展之旅上薪火传承,弦歌不绝。

6160型中速柴油机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潍坊每一家步履稳健、发展从容的企业里,都有一丝不苟专注于技术研究的专家和工匠。

在豪迈集团创业初期,只有初中学历的王钦峰埋头攻关电火花防弧电路,从农民工成长为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的工程师,荣获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工人院士”。

1978年,潍坊印染厂扩大生产,从日本引进年产3000万米涤棉宽幅高速染整生产线,这是当时全国11条引进的生产线之一。1981年又成立潍坊第二印染厂,总体设计生产规模年产印染布1亿米,成为山东省重点骨干印染企业。

这一年,34岁的齐乃贵出任潍坊第二印染厂党委书记、厂长,把质量管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主打品牌“十笏园”牌系列,年产纯棉、涤棉、中长化纤等系列产品近千个花色,出口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潍坊潍城棉纺厂、潍坊第四棉纺厂相继成立,与三足鼎立的潍坊印染厂、潍坊第二印染厂和诸城印染,共同织就潍坊纺织工业的彩色经纬。

二印作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军明星,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年产值已达到2.5亿元,实现利税2405万元,出口值1.27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自1988年起连续保持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其中人均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入库一等品率等项指标均列全国同行业首位,并获省、部“质量管理奖”。

潍坊市委、市政府作出“发扬二印精神,推广二印经验”的决定,号召全市各行业向二印学习。

“二印”成为潍坊工业改革精神的标志性符号。接下来连获国家金质奖、国家级“企业技术进步奖”,多项研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直到1998年,潍坊第二印染厂依然拥有较强的市场能力和研发能力。

随着经济体制和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潍坊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寿光、五莲、临朐、青州、高密、昌乐、安丘等县(市、区),都先后建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工厂。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被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技术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逐步适应了市场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作为民族传统工业的潍坊纺织印染业尚且能够生发出不竭的创新力,摘取令全国同行业艳羡的耀眼光环,那么,领全国信息产业之先的电子工业,自然更是恰逢良机、如虎添翼。

说起潍坊的电子工业,不能不提到那个亲手将汉字放进电脑的人——王选。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程序员”的王选,对于互联网的意义,足可以“碾压”开启中国软件时代的金山求伯君、微信的张小龙、小米的雷军、网易的丁磊等那些中国顶级程序员。

1979年,潍坊电讯仪表厂(后改名为“潍坊计算机厂”)被一项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确立的名为“748”工程的神秘项目组选定为总成厂,这个项目总负责人就是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专家王选。

潍坊无线电厂1969年生产的“冬梅”牌收音机

自1974年10月始,项目经过五年酝酿,花落潍坊。国家计委下达“748”工程研制项目后,中共潍坊市委和电子工业局与北京大学商讨协作,北京大学派人来潍坊电讯仪表厂(后改名为“潍坊计算机厂”)实地考察后同意该厂参加。由山东省电子局牵头,组成17人的会战组(其中潍坊电讯仪器厂10人,潍坊市科研所3人,山东工业大学2人,山东电子研究所2人) ,自此,北大与华光携手攻关。

经过数年艰苦的努力,1985年5月,新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王选后来将其命名为华光Ⅱ型)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随后新华社的激光照排中间试验工程也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1986年9月底,第一套华光Ⅲ型系统由潍坊运进经济日报社印刷厂,中国第一套激光照排系统横空出世。

1987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铭刻在我国电子工业史上:一个是《经济日报》首家使用华光组版软件出版了激光照排系统的大报;一个是华为在深圳成立。

后来,华为不乏华光技术力量的加盟,从这个意义上看,华光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对华为进行了有效赋能。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一项原创性核心技术,20多年前,作为“748工程”会战组成员,山东潍坊电子计算机厂(华光集团前身)实体研发了该系统,实现了中国印刷行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印刷业从此告别了“铅与火”,开创了“光与电”的时代。

这一中国科技进步史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打破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同类技术的格局——它不是追赶,而是直接超越。最终,国外的排版系统全部被赶出中国市场,中国的铅字排版在几年内也全都换掉了。

生前曾在浪潮乐金信息系统公司任副总裁的苗再良曾撰文回忆: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有幸加入华光集团,经历了华光科技光通信产业从开创到鼎盛的辉煌发展过程。一直到2000年,华光科技几乎引导了中国IT产业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为民族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苗再良在文章中历数华光产品的荣耀——

华光研制的全国第一台电子出版系统,引发了汉字“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印刷革命,成为20多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走向世界的旗帜;

华光研制的全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拉开了中国信息化的序幕;

华光研制的全国第一台程控交换机,吹响了中国通信现代化的号角;

华光研制的全国第一套无线集群系统,使中国迈入了移动通信时代;

华光研制的全国第一台宽带超级交换系统,开创了下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的先河……

老华光人都记得,在1998年初夏的深夜,BSP80样机的上百个深蓝色机柜,排成了几条宏伟的巨龙,几千万项模拟呼叫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当一扇扇机柜门打开时,无数个闪耀的指示灯如星星般闪烁,仿佛灿烂的银河。

改革创新,赋予潍坊这座城市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风骨和勇气,向着更高远处进发,征途是星辰大海。

1992年,由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资产重组的方式无偿并入北汽摩拉开帷幕,一年半时间,诸城全市288家乡镇以上工商企业中的277家完成了改制。

诸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并不突出,时任诸城市委书记陈光顶着“卖光书记”的非议启动改革后,1996年的诸城与1990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7.3亿元增加到72亿元;财政收入由0.85亿元增加到3.2亿元。

更需一提的是,当年送出去的诸城车辆厂后来被王金玉带到北京,成了北汽福田公司的核心控股企业,实现了从农用车到轻卡、重卡等综合性汽车工业集团转变,自此,纳税位居诸城市榜首或前列。

也是在1992年,58岁的陈永兴历经曲折,与英国广华投资基金促成合资,此后,寿光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后来,在陈永兴争取下,寿光造纸厂成为全省50家国有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单位,搭上了改制的头班车,改名为“晨鸣纸业”。

1995年,张恭运与3名合伙人承包了一家倒闭企业的维修车间,希望产品能够好卖,于是给公司起了谐音“豪迈公司”,从小作坊起步,28余年间豪迈集团以年均50%速度增长,发展到获得轮胎模具、气门芯等多项世界冠军,拥有400余项发明专利,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1995年8月由原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两个国有大型企业为龙头组建的山东海化集团,28年间业已成为发展海洋化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特大型上市企业,合成纯碱、硝盐、固体氯化钙三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原盐、溴素、溴化物、水玻璃、白炭黑等八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1991年至1995年,潍坊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潍坊人民辛勤努力的汗水,是潍坊这个城市铿锵有力的步履。

支撑起潍坊这座国家创新型城市走在前列,工业贡献不容忽视。至上世纪90年代初,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盐业、海洋化工等已成为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优势行业。拥有潍棉、潍柴、山潍拖、潍坊华光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潍”字头企业,柴油机、激光照排、录音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一大批名牌拳头产品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中国“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和农机城”的美誉远播海内外。

潍柴高新工业园区鸟瞰图

回望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历程,凭着潍坊人的改革创新和坚韧精神,机械、电子、海洋化工等标签让这座城市的特点愈加鲜明,奠定了潍坊这座城市雄厚的家底。

“中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历经工业百年发展之旅的今天,这里制造业的发展没有辜负历史的期待。潍坊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被列入国家统计范围的重点工业产品,潍坊有258种。

“其实潍坊是隐藏在农业发达地区背后的制造业中心城市。”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凯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李继凯说。

在李继凯眼里,潍坊是一个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同生的“双创之城”,一个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共荣的“双竞之城”,一个产业龙头冠军与隐形冠军的“双冠之城”,一个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同属的“双栖之城”,一个充满活力与未来潜力的“双期之城”。

2023年2月3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在深圳揭牌,剑指万亿级。同一时间,在潍坊坊子,每天千万级数量规模的电子元器件,昼夜不歇地从车间输出、流通,被组装成手机、耳机、游戏机等,成为终端产品的一部分,进入全球市场。

在这里,数十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正在拔节生长,一个崭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正在孵化,并成为潍坊竞逐元宇宙、微机电、工业母机、磁技术、氢能等19条新赛道的先发优势,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新生力量。

在这里,共达电声作为潍坊声学产业的代表,与歌尔股份一起,跻身世界前十强。歌尔公司提升软件算法能力,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方面,领衔同行业圈粉无数。

在这里,浪潮华光光电子已经成为山东光电子产业的龙头、国家级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代表企业。天瑞重工多项磁悬浮动力装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牵头建设我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体系,并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山东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

新时代大浪拍岸,创新潮涌。潍坊开始全面拥抱工业化4.0时代!

潍坊这座定位清晰、辨识度高的城市,在百年工业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家底和独特优势,这并非靠其他地方的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也不是有先发的激励政策,而是潍坊人秉承创新实干的文化基因,把握发展时代节点,乘胜而为,加力突破拼出来的发展底气。

潍坊工业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市”,产值过万亿,占GDP比重超过40%,全省第一。

潍坊工业有5个千亿级产业链,分别是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全国的三分之一。

当这个城市的潍柴、盛瑞传动连续三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更多的潍坊人必定会想起改革开放元年的那个春天,包括潍柴在内的三家企业研发成果,曾同时荣膺全国科学技术奖。

这是立于改革潮头的中流击水,更是搏击创新巨澜的浪遏飞舟!

百年工业大潮澎湃,既有国企制造业旗舰高举民族工业大旗,打下全球同行业市场半壁江山,又有创新型民企传承潍坊工业血脉,演绎万马奔腾千里河山的发展重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潍坊成为经济大市,民营经济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潍坊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城市与民营经济携手同行、互相成就的奋斗史。

潍坊工业现代化生产线

由此可见,潍坊家底殷实,也做到了藏富于民。那么,潍坊民营经济有多强?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9%,贡献了全市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的投资、八成的税收、九成的就业。

——全市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287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

——潍坊民营企业接连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去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潍坊获得3个一等奖,有2个是民营企业捧回来的。

——无论是过去的华丰机械厂、大华染厂等民族企业,还是今天的歌尔、鲁清石化等中国民企500强,无论是姜滨、张恭运、李永胜等明星企业家,还是60多种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全国第1的明星产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让“聚光灯”一次次聚焦潍坊,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高光时刻。

这种力量,是深耕垂直领域,十年磨一剑。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银鹰化纤深耕化纤行业50余年,在棉浆研发和纤维素提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0%。

这种力量是牢牢锚定尖端技术,去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

“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潍坊埃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鼓式电磁自调制动器,解决了传统电磁制动器电磁铁消磁慢和振动的问题。

这种力量,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富源深耕细分领域,以上下游企业协调联动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高端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种力量是把企业的目标放进整个民族的奋斗目标里,步履笃定踏实。

鲁中拖拉机厂坚持“国家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企业发展路自然会越走越宽”。

潍坊制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潍坊工业,是民族的,更是属于未来的!

秉承创新实干精神的潍坊,产业实力雄厚,全市形成了机械装备、石化盐化、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制造、造纸包装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六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万里鹏程的壮阔局面。

全市拥有过百亿元企业15家,潍柴集团、海化集团、歌尔声学、孚日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影响世界。主要产品竞争力较强,制造业产品涵盖108类5000多个品种,其中600多个品种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种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其中内燃机、机制纸、驻极体传声器等近10种产品居全国首位,微型麦克风、蓝牙耳机、3D眼镜等现代电子产品居世界之首。

歌尔产品

潍坊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4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都突破了1.1万亿元,总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二,双万亿元全省第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2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4家,均居山东第一。

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呼啸而来……潍坊创新型企业万马奔腾,潍坊企业家精神澎湃激荡、风采飞扬。

70后企业家郑思敏从央媒辞职返回家乡,平稳接替父亲郑和平执掌上市企业山东得利斯集团,把“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做得风生水起,升级打造从“乡村田园”到“世界餐桌”的绿色全程可追溯产业链条,领衔中国预制菜产业军团。

80后企业家赵华涛从父亲赵笃学手中接过上市企业山东矿机集团的“接力棒”,一手掌握着装备制造成套化核心技术,把煤机产业做到国内行业龙头老大;一手玩转“雕刻时光”乐队和城市民谣,并看准市场向互联网产业跨界发展。

80后海归学子黄龙是与麾下企业同龄的“创二代”,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将从家庭作坊起步的海宇股份链接海外市场,打造成拥有两千多名员工,年产值9亿元、出口额6亿元的“皮鞋帝国”。

80后企业家王立峰带领力创电子科技“向全球最优秀的产品对标,然后超越他们”,以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动力装备产业链上的“小巨人”“独角兽”,拥有知识产权427项,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80后新生代企业家边涛创办焦易网,从一个交易撮合平台,到云上工厂、云端产业园,以数字孪生叩响工业元宇宙大门,开启一场制造业的重塑。

……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股磅礴的新生力量注入潍坊工业发展的机体中,一种不竭的创新因子流淌在潍坊制造的基因传承里。

铸民族工业之魂,扛大国制造担当。潍坊的制造业企业,无论是“旗舰”还是“舢板”,一出海,都有看家的航海本领,都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潍柴一号工厂生产现场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更好潍坊,迎来最好的时代。

“爱护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环境”,这是潍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潍坊市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潍坊这座“先进制造业强市”名副其实、底气十足。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中低端制造“流入”同时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潍坊切实营造“如鸟归林、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在“双向挤压”中突出重围,必定会留住更多企业,引进更多企业,培育更多企业。

2023年8月23日,当新和成精化科技总投资52.4亿元的高端新材料项目,在莱州湾南岸开工,将作为潍坊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核心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时,人们重新发现:潍坊,是一座有海的城市!

潍坊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浙江新和成集团2007年加入潍坊建设阵营,先后投资9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并带动国邦、京新、万盛等浙商企业抱团来潍发展,已成为潍坊打造千亿级新材料新医药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

百年工业发展史大河滔滔,

千帆竞发奋楫者中流击水。

拥有国际动力城、海洋化工城、

农机装备城、光电子之都、

声学之都盛誉的潍坊大地,

一座适合创新创业创造、成全四方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正葳蕤生长!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