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管是“棺材重镇”还是“宇宙中心”,鲁西南小城市曹县的出圈总会沾染上猎奇目光和土嗨色彩,但这次站在闪光灯下的曹县却身着华服,带着千年风华向我们款款走来。
作者|火夜
编辑|一帆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今年一季度,曹县汉服销售额达到10.38亿元,创造了新纪录。被网友调侃“北上广曹”的山东菏泽曹县一边承包着日本90%的棺材市场,一边拨开被全民玩梗“666我滴宝贝”的泡沫在汉服圈闷声发大财,成为中国县域经济下的乡村逆袭“天花板”。曹县是怎么做到的?
曹县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曹县从事影楼布景、摄影服饰加工的村民靠着最原始的肩挑人扛到城市推销,直到14年前,曹县还是一个十分贫困、无人问津的小城。2009年,一次普普通通的探亲之旅让曹县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那一年,曹县大集镇丁楼村的任庆生周爱华夫妇到南方探亲,在看到杭州、广州等地如火如荼的电商产业后,夫妇俩凑了1400元钱,买电脑、装网线,在家一个键一个键地学着开淘宝店卖演出服。那一年,淘宝天猫域名正式启用,“光棍节”第一次变身“双11”。
起初,电商并没有眷顾这片贫瘠的土地,2010年,任庆生夫妇才接到第一笔订单,赚了600元。周爱华笑着回忆说,“当时我婆婆好奇地问钱是从电脑那头塞过来的吗?”
网线那端电商订单源源不断,后来丁楼村300多户人家几乎都做起了表演服生意。2013年底,丁楼村、张庄村就已经成为“中国淘宝第一村”。与此同时,丁楼村“家庭作坊式电商“经验迅速推开,大集镇15.2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2016年前后,大集镇淘宝产业园开始修建,印花厂、绣花厂、服装加工厂、淘宝拍照公司、物流中心在一条路的两侧紧密相连。在这里,从一张图纸到打包寄出成品服装,只需要花费几天时间和走400米路。大集镇主干道上“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的涂鸦口号也吸引了8.6万漂泊在外的青年回乡创业就业。
来源:手艺网
公开数据显示,曹县大集镇2019年演出服销售额超过60亿元,占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网络总销售额的70%,是国内最大的演出表演服饰加工基地。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演出服不再吃香,命运的拐点又在2020年到来。
剑走偏锋,杀进百亿市场
近几年,表演服市场利润下降,而汉服却在频繁“出圈”成为热门。《2022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汉服消费者规模已达到1021万人,市场规模为105亿元。
看到古城变装视频成为流量密码,马面裙的突然走红,不少厂商动了心思,决心杀进汉服百亿市场“分一杯羹”。自此,曹县正式开启在汉服市场的“狂飙之路”。
彼时,汉服市场基本上已经被广州、成都等地瓜分,汉服价格动辄数百元乃至上千元,若定制一身高档汉服,可能需要上万元。受众也大多都是资深汉服爱好者。曹县一位商家曾分析称,“如果不是资深玩家,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平价汉服,曹县汉服发展的方向就在于此。”
曹县的汉服店主将产品价格多数定位在100-500元之间,瞄准年轻群体,拿着画出的款式到街头、到学校去做市场调研,倾听学生的需求,迈出了与杭州、成都、广州平起平坐的第一步。
很快,曹县百元上下的“白菜价”汉服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页面上,它们不但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也让全国各地心甘情愿为曹县汉服买单。据说,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一件汉服”就是曹县汉服,并因此爱上了汉服圈子。
来源:大众网
极低的成本和堪称惊悚的价格差,成为曹县汉服杀出重围的武功秘笈。
比起大几百的汉服,在曹县一些店主的直播间里,一套汉服通常只要几十块,200已然是曹县的价格”天花板“。和线下实体店几百上千的”同款“时装相比,曹县主播的价格只有49元,甚至在成交之后,主播们在基地的拿货价还能再减20元。
曹县本地服装产业的价格优势主要体现在当地完美的产业链上。从农户的家庭作坊出发,加上之前做演出服的基础,上下游产业链逐渐自发聚拢。无论是布料、纽扣还是拉链,在紧邻丁楼村的孙庄村淘宝辅料市场都可以一站配齐。
就这样,曹县靠着另辟蹊径填补了中低端市场的空白,再一次抓住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但“价格战”并不长久,随着曹县汉服吸引到的目光越来越多,抄袭、质量差等标签也成了曹县正面形象的污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曹县汉服产业化程度高,供货迅速且价格低,像是生来就能吃这碗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曹县汉服发展初期,由于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大多数人靠跟风抄袭大品牌的热门款做生意。很快,在赚到钱的同时,曹县也狠狠地被反噬了。
2019年,一家知名汉服品牌的老板因自家汉服被抄袭大发雷霆,直接带着律师团来到曹县将抄袭者告上法庭。最后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这场官司以曹县抄袭跟风的汉服商家惨败结束。
从此之后,曹县汉服厂家开始吸取教训,下定决心转型升级做原创设计。很多在大城市漂泊的曹县青年也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汉服行业。对现在的曹县来说,“原创“几乎成了汉服行业最重视的事,当地汉服协会准入标准第一条就是必须百分百原创。
2019年,拥有“双博士”学位的胡春青被曹县政府对汉服行业的扶持政策吸引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对汉服多年的研究,他的妻子孟晓霞已经对每个朝代的服饰形制了如指掌。2022年8月,她所设计的《衣出东方》汉服系列从千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最受关注的汉服之一。
来源:菏泽日报
汉服商家戚永每年销售额达到上千万。和别的汉服商家不同的是,戚永在进军汉服中低端汉服市场的同时,还开辟了高端定制汉服市场。他最贵的一件高端定制汉服卖出了3.5万元的高价,甚至比LV、爱马仕的奢侈品都贵。
他曾在采访中称一批高端汉服的价格在三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是文物复原,山东博物馆有这件衣服。”“还有一件麒麟补服,100%复原孔府旧藏。”
来源:大众网
当地政府同样也在持续发力,官员直播带货、公职人员参与汉服展演、提供“乡村好青年贷”金融服务、先后打造“e裳小镇”电商产业园、智慧“云”仓等6大园区,以供当地从业者能得到扶持帮助。
2022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中国曹县(演出服装和林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开门受理业务。曹县电商办主任曾表示,“一款爆款服装的生命周期通常在两三个月。如果正常申请专利需要花6个月的时间才能走完流程,那在曹县只需要10天。”
仅仅过去了两年,曹县就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家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六百家,2021年销售额达40亿元,占到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全国每3件汉服,就有1件来自曹县。
今年5月份,曹县汉服在意大利米兰中华华服大秀惊艳亮相,成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此外,曹县已经衍生出集设计、裁剪、纺织、配饰于一体的汉服特色产业集群,成为继杭州、成都、广州以外的第四大汉服生产基地。
来源:每周都见
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预计达125.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3.2%。未来,相信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会让曹县汉服越走越远,那时的曹县,会在给世人留下美丽身影的同时再次续写着逆袭翻身的财富传奇。
部分参考文章
《曹县又火了!一个季度卖10亿》,决策视点
《三分汉服看曹县!传承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大众网
《三天三夜 还原一个真实的曹县》,北京商报
《实探|曹县汉服“迭代”,突破百元圈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