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创业筑梦。
8月23日,为期3天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3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新材料领域的现场晋级赛事,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光谷未来城落下帷幕。
来自全省各地的97家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业(团队)齐聚一堂,“身怀绝技”的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独门秘籍”,现场路演、答辩,再由专家评分,经过一场激烈角逐,大赛结果终于水落石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赛企业(团队)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氧化铝纤维针刺毯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枝独秀”,摘得成长组桂冠。
“去年我们参加了第十一届大赛,但令人遗憾的是并没有成功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今年我们带着一个新项目再次参加比赛,终于取得了理想的名次。”东珩国纤参赛项目负责人魏士龙在比赛现场听到评委宣布得分结果时感到十分欣慰。自从去年大赛结束特别是今年大赛启动以来,他们厉兵秣马、砥砺备战,在今年战胜了该组其他70家企业(团队),拿到了成长组第一名的位次。
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反映出东珩国纤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技术实力。这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氧化铝纤维及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技术型企业,也是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产业化生产氧化铝纤维的企业,拥有目前国际领先的、不可复制的“溶胶-凝胶”制备工艺生产技术,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十分雄厚。
从去年大赛中成绩的“不够理想”到今年战胜众多强手“斩获”小组第一,东珩国纤何以在一年的时间内快速实现“华丽转身”?魏士龙认为,大赛活动的举办,为该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制,成为促使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重要因素。
“与各地企业(团队)同台竞技,在他们的技术优势面前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专家评审也让我们得到了专业的反馈和指导,这让我们明确了改进和优化的方向。”魏士龙说,经历过去年的大赛,东珩国纤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参赛的每一家企业(团队)都在比赛中展现了他们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都有潜力成为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通过参赛,我们可以向全省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学习,他们很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股权融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希望在明年的大赛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年第一次参赛并成功晋级的开发区企业东营锐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新富同样为大赛活动的举办点赞。
据了解,8月25日在威海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3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颁奖大会上,东珩国纤、锐新石油这两家开发区的参赛企业均被授予山东省“科创之星”并被推荐参加国赛,开发区被授予“科创之星”及推荐全国赛企业数量均占东营市一半。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和山东省最具特色的区域赛事品牌之一,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新材料领域现场晋级活动已经连续五年落地开发区,对引领开发区尤其是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
近年来,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效卓著,布局建设了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打造了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园区,培育引进了国瓷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功能陶瓷、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条,并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省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引得大赛活动频频选择开发区,开发区的政策支持、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功不可没。据了解,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开发区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成立了1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和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出国瓷、新大、欣邦电子等一批细分行业领域龙头企业,近三年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展现了蓬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开发区目前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01家,占全市的近1/3,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67家;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创业平台20家,累计孵化和培育创业团队1200余家。开发区持续完善创新生态营造政策措施,近三年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8600余万元,帮助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奖励400余项,获无偿扶持资金超亿元。截至2022年底,开发区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4%。
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来说,竞争是其技术创新的动力,而技术创新又能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通过举办大赛活动,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激励竞争的平台,通过比赛竞争等方式遴选出优秀企业团队,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高创中心副主任李占城表示。大赛活动还设置了科技金融对接活动,邀请8家金融投资机构,发放金融投资意向卡,为参赛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投融资对接活动达成初步投资意向8家,意向投资资金1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