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制造业,很多人会在脑海中出现重工业集中、高能耗产业密集等“标签”式景象。
但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浪潮中,低碳竞争力,正在成为各大城市竞争乃至国际博弈的主战场。
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必须先行一步,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奋力让制造大市蝶变为“智造名城”,努力建设全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锚定“双碳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烟台正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力奔跑。
传统产业“碳”出“新芽”
分享一个冷知识:世界上的动车,只有中国制造的车身是白色的。这是为何?
走进万华化学集团,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丛浩指着一辆动车模型为我们揭秘:“我们生产的涂料性能先进,既能耐受不同温度,还不易变色发黄。”
动车所用涂料的主要原料,是万华化学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工艺优化,自主研发的脂肪族异氰酸酯(ADI)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被誉为异氰酸酯产品系列里的“明珠”,具有极其优异的抗老化、耐暴晒、耐黄变性能,是支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材料,也是涂料、胶黏剂、人造革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的关键原料。
化工产业是烟台传统支柱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正成为全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规划,烟台将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城,计划2026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烟台作为制造业大市,传统产业是烟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食品深加工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无论从稳住经济大盘的现实需要来看,还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远目标来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落后产业,只有落后产品和技术。”对于传统产业升级的定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成一再强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对立关系,关键看采用什么技术、追求什么产品。
升级传统产业,核心在哪?
技术升级!
烟台滚动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全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我市健全技改项目入库和台账管理制度,摸排工业技改项目511个,编制《烟台市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选取100个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示范应用强、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工业技改项目,重点服务、重点推动,确保年内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00亿元。不仅如此,烟台还推荐175个技改项目纳入省技改导向目录,数量居全省第二。“以技术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发新芽’,为烟台深入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改科负责人李晓表示。
以技术为引领,烟台一批绿色转型升级项目上马、达产——
招远市中矿绿色智能贵金属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采用金精矿双循环熔炼提金新技术,在有效破解复杂金精矿难处置问题的同时,将复杂金精矿回收率提升13个百分点,实现金、银、铅、锌、铂、钯等元素综合回收,真正做到工艺用水循环利用、废气达标排放、尾矿“吃干榨净”。
恒邦复杂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及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氰化提金工艺带来的世界性环保难题,为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恒邦方案”。
企业在变,带动了传统产业加速崛起。放眼烟台,传统优势产业正通过补链延链和科技赋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绿色石化产业,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730.4亿元;有色及贵金属产业推动行业重整、产业转型,大力拓展工业应用领域,开发黄金精深加工产品;汽车产业坚持传统能源车和新能源车双驱动,努力打造百万辆整车基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烟台深入探索、积极实践,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已经稳居全国百强市第一方阵,为全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烟台智慧与力量。
新兴产业“插柳成荫”
在烟台,清洁能源行业有“五个第一”: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实现全国第一次商用核能供暖,发出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第一度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
清洁能源是新兴战略性产业,这“五个第一”,是烟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烟台立足自身优势,围绕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努力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兴产业“插柳成荫”。
烟台新兴产业崛起,示范意义颇为明显。
先看顶层设计。
烟台先后出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烟台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政府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对新兴产业从资金、土地、能耗、创新平台等领域给予倾斜扶持,更大程度激发和调动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再看服务平台。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主动培育创新主体,持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和公共服务机构超过40家,培育出化工新材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一批在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服务中心。在创新平台领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工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突破400家,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是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撑。烟台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技术研发,累计攻克ADI(有机二异氰酸酯)全产业链制造技术、突破尼龙12全产业链制造成套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等行业关键技术。目前,烟台建成全球首条铬锆铜高铁接触线批量生产线、研制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类生物新药、开发国内首个新型可降解骨修复材料等,实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领先。
天时,地利,人和。在一个个核心要素的保障下,烟台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被列入全市“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之一,到2025年,将实现产业核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增长,创新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抢抓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契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可以称得上是烟台推动新兴产业“插柳成荫”的代表。“无中生有”布局东方航天港,“有中育优”建设卫星产业园,集星箭研发、制造、发射于一体的航空航天产业异军突起,已成功实施数次海上发射,未来5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捕捉“双碳”战略机遇,烟台清洁能源产业快速成长,实现“换道领跑”。国电投、中核、中广核纷至沓来,半岛南、半岛北、渤中海上风电乘风起势,国电投核能总部正式落户,核电、海上风电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突破5800亿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今年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新兴产业稳步崛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新动能正在加速集聚。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5家、瞪羚企业6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到今年底,烟台将培育形成2个2000亿级、4个千亿级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率先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上率先“走在前、开新局”。
以“实践之答”回应“时代之问”,烟台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蹄疾步稳,路子越走越宽。
绿色制造“碳”路未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能只看到今天,更要把目光投向明天。
走进位于莱阳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内的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一个高标准的数字化总装车间呈现在眼前。通过现场管理平台的屏幕,在岗人数、产量同比、质量检测率、计划完成率等一目了然;一辆辆崭新的轻卡从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缓缓驶下,一眼望去十分壮观。
“我们现在每天下线150-160辆,平均3分钟就有一辆整车下线。”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战略筹备组组长孟凡龙向记者介绍,公司还投资1亿余元,建设商用车试验基地,致力于以整车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商用车产业集群。
“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这是烟台倾力打造的智能化工厂的目标。今年,山东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智能化冶炼工厂”等15个工厂被认定为2023年烟台市智能工厂,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12号车间”等26个车间被认定为2023年烟台市数字化车间,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烟台炼钢L1.5系统改造”等9个场景被认定为2023年烟台市智能制造场景,烟台图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烟台市市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面对低碳、绿色发展新趋势,“醒得早”“起得早”,方能在产业竞争格局洗牌中脱颖而出。而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是烟台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绿色制造,是未来产业的代表。烟台作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城市,要想实现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生产和工厂的低碳化是首要课题。
当前,烟台全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立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机制,制定出台烟台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等评价办法。至今已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省级绿色工厂2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评审认定烟台市绿色工厂118家。
让企业“上云”,是烟台推动企业低碳绿色崛起的又一实践。烟台坚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工业发展全领域的广泛应用,2022年评选各类上云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等市级标杆试点37个,带动全市上云企业突破3万家,居全省第1位。70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152家企业获得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6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9%,获评山东省企业上云优秀城市。
数字化车间,绿色制造工厂,企业上云实践……每一个都代表着未来低碳发展趋势。一项项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
当前,烟台加大奖励力度,对企业整生产线、整车间、整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补。同时,制定了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建设、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培育、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等支持政策,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奖励机制同样完善,烟台对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按国家补助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助,符合条件的绿色制造、工业节能节水等绿色低碳项目给予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烟台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引进、聚集一批新兴优势战略产业,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来源:大小新闻)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