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朝阳街上的盎斯洋行入口处(1920年代)
盎斯洋行位于朝阳街北段路东,建于1886年,由营业楼、办公楼、综合仓库楼等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营业楼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四面坡青瓦庑殿式屋顶带阁楼, 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方形。目前除营业楼外的其余建筑均已拆除,该建筑已纳入朝阳街改造计划。另外,盎斯洋行在芝罘屯建有占地约40亩的多间库房及果园、菜园、农地400余亩,在通伸村建有占地约35亩的多间库房,在芝罘岛建有露天货场和库房。
1877年德国西普鲁士商人奥托 • 盎斯(Otto Ferdinand Fritz Anz,1840- ?)与哈根共同出资在烟台创立烟台缫丝局,是山东第一家部分实现了机器化缫丝的近代企业。1880年在现址以永租方式购地8亩和45间平房。1886年缫丝局转让给中国政府后,盎斯利用转让补偿金成立盎斯洋行, 早期主营花边、绣花等手工艺品以及棉纱、花生等土特产品的对外出口,兼营航运和保险业务。同时, 盎斯洋行是烟台第一家经营进口西药和医疗器械的洋行,1930年代几乎垄断了烟台西药及医疗器械市场,成为毓璜顶医院、法国医院和各大西药房的批发销售商,烟台第一台 X 光机也是由盎斯洋行进口到法国医院。盎斯洋行是近代首家向欧洲出口花生的烟台洋行,是烟台在近代成为世界重要花生出口港的推手。盎斯洋行广泛参与地方事务,清末盎斯洋行执事、广东人谭宗灏在筹建烟潍铁路过程中出力甚巨。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盎斯洋行作为战败国德国资产,曾被中国政府短暂接管。盎斯洋行于1935-1945年曾作为纳粹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因此兼具政商一体化特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盎斯洋行积极配合日本侵华并受到日伪当局保护,商贸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1948年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盎斯洋行在烟台结束经营,营业楼作为公产租赁给烟台市五金交电公司使用。

沃尔特·盎斯全家在烟台(1911年 魏春洋提供)
盎斯洋行雇佣工人分拣花生(1920年代)
盎斯洋行为当时烟台最大的花生出口商(1920年代)
盎斯的大儿子沃尔特(Walter Anz,1875- ?),幼年随父来到烟台并接受中式教育,随后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1898年返回烟台在盎斯洋行负责生丝收购工作,1902年到青岛沧口的中德合资德华缫丝公司工作,1909年德华缫丝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后返回烟台盎斯洋行,1911年12月27日被任命为德国驻烟台领事馆的副技术顾问。沃尔特醉心测绘与制图,在烟台和青岛工作期间曾绘制了多张详尽的区域地形图。在向德国农业部矿山和地质总局申请了一份地理绘图员的工作后,1912年1月沃尔特举家乔迁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盎斯的小儿子奥斯卡(Oscar H. Anz,1877- ?)也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1893年来到盎斯洋行工作,1903年6月担任比利时驻烟台领事, 1905年其父母回国后接手担任盎斯洋行经理。
奥托 · 盎斯(右二着黑衣者)在烟台缫丝局(1880年前后 魏春洋提供)
盎斯洋行旧址(1985年前)
成为五金装潢材料公司的盎斯洋行(1989年)

从空中俯视盎斯洋行(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