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一个个高性能的边缘计算盒子正在生产线上高效运作,这是润马光能请来的“AI质检师”正在给产品“找茬”。
“之前人工质检工作量大,检测效率低,现在通过‘工业摄像头+AI算法’,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快速精准检测,让瑕疵无处可藏。”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滨介绍,目前,润马光能的AI质检还在测试阶段,后续将逐步落地。
其实,这已经不是润马光能第一次实施“智改数转”,早在2021年,润马光能就升级改造了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自动化机械手臂代替了人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障了产品质量。
“通过改造数字化车间,我们实现生产计划从制订、下达、执行、反馈到控制的闭环管理,让光伏组件实现了产品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及可追溯。”孟凡滨说,数字化升级后,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1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20%。
通过与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合作,依托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润马光能已经通过“智改数转”尝到了制造变“智造”的甜头。今年6月,在省工信厅公布的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名单中,润马光能凭借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赫然在列。
润马光能取得的成绩与开发区认真落实省、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密不可分。近年来,开发区把“智改数转”作为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围绕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5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培育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7个。其中,省级智能工厂1处,省级数字化车间3处。
从机械手臂到AI质检,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企业的“智改数转”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面对新形势,越来越多的开发区企业,更加积极地拥抱“智改数转”。
同样依托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改”出一片发展新天地的还有东营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欣邦电子智能工厂里,每张生产出来的聚酰亚胺薄膜都有一个二维码标识。这就是欣邦电子“智改数转”的生产密码。“它是每张聚酰亚胺薄膜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可追溯到订单号、生产指令号、供应商名称、检验的合格状态等信息。”东营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工吕宪冰介绍,每张聚酰亚胺薄膜从客户下单开始就有一个电子“身份证”,精准记录生产、质控、运维的全过程。
“智改数转”让欣邦电子实现了聚酰亚胺薄膜的产线全流程赋码追溯,让企业经营管理、采购、销售单元数据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促进产销对接。
如今,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智改数转”行动,正在促进开发区制造业企业的研、产、供、销、服务、企业管理等领域全方位转型。
今年年初,开发区先后出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技术改造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均明确提到支持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智改数转”。
除了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智改数转”还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
日前,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获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梯队”。“我们将继续依托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为更多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企业,提供涵盖研、产、管、供、销、服、集成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实现企业及区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张德胜介绍,目前,创新中心已实现从服务企业到服务产业的转变。
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开发区坚持以“数”谋城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开发区锚定“全市数字经济引领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全市数字经济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推进东营誉存数字创新中心、易数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速,“数实融合”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数字经济规上企业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0%。此外,开发区还全力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截至目前,“云帆”平台在东营区域已实施工业互联网项目近300个,累计服务企业达到1000余家。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腾讯、航天宏图、海克斯康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地,航天宏图无人机生产基地、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腾讯泛生态北方数字经济总部基地等数字经济项目加速推进,开发区数字经济正乘势而上、快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