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学之于一座城市,增添的不仅仅是浓浓的书卷气息,更是一种意气风发的前行力量。
2022年2月18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其前身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这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这也是东营市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高校。一年多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成为东营市努力的方向。
2022年6月30日,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研究支持学院高质量发展有关事宜。市委书记杨国强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支持学院就是支持自己、服务学院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完善支持举措,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东营市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2023年7月3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总结前期工作,研究部署下步任务,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政策举措,无不体现着全市对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关心和爱护。自学院转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跨越式进步,学院呈现出开新图强、后来居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开局起步筑基固本,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揭牌一年多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已任,筑牢发展根基、理顺体制机制。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的顶层设计间题谋划思考,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理念,理清了学院办学发展思路。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个词,体现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当机立断、迅速贴近东营当地的决心。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学院按照“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建设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构建了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教育学等其他学科快速发展的“三层次”学科建设新格局。
同时,学院积极与上级教育部门对接,成功获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起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今年,学院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新专业,完成“1+6”学科建设方案及各层次学科建设任务书,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这些正是学院转设后主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稳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的崭新一步。
围绕理顺办学体制机制方面,学院注重抓基础、谋长远,强化建章立制,按照公办高校办学体制要求制定出台规章制度80余项,为加快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针对转设过渡期机构人员编制核定、人员转隶等特殊问题,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通过3批次公开招聘实现458名教职工身份的转隶,并积极与市政府、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沟通对接,推动完成划转区域房屋、资产移交及校区搬迁调整工作,各项办学体制机制逐步理顺。
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如今,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坐标上奋力前行。“我相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在东营将大有作为。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建设成为能源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徐春明坚定地说。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同时也有扎根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自身特色。因此,应用型院校应聚焦科研、人才等因素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多位一体”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年多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持续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管理工作科学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
——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双碳”目标发展需求,以徐春明院士牵头,扎实推进“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完成一期设施设备采购、物理空间改造,第一批研究课题已开始实施;
——联合沿黄九省区12所高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行动高校创新联盟”,在油气高效开发、绿色低碳转化等领域布局了一批特色鲜明、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已获批省级层面科研平台7个,2个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
……
目前,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增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项,全年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37项,合同金额3200余万元。同时,签订横向项目43项,合同总金额突破1000万元。全校发表核心以上论文54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0件。
据徐春明介绍,围绕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人才引进方面,市委、市政府也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去年提供7000万元资金用于学院实验室改造和设备引进,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还投入两千万,用于本地企业感兴趣的项目研发,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
徐春明表示,人才队伍建设是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提供的引才政策,加快学科带头人和博士引进培育力度。引进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双聘教授5人,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69人,学院人才层次和数量实现双提升,石油、化工两个主干学科实现了博士数量翻倍,法学、教育学、音乐学等专业和专职辅导员实现博士“零”的突破。
在学院的积极对接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化工专家庄庆发教授全职到校工作。这是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引进的第二位院士级别的高端人才,对学院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是区域内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可以说,一座高等院校教育发展史就是一座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
学院始终坚持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自转设以来,学院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城校合作关系和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同时,不断深化拓展与东营市各县区、胜利油田、相关科研院所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合作,与利津县、河口区等地方政府以及东营齐润化工、海科集团、利华益集团等多家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徐春明介绍,在推动学院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方面,东营市各级各部门极帮助学院对接,给予相应的引导,从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目前,学院已经对接四十多家企业,并与大多数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有利于实现学院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落地,推动相关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合作的项目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重质油中试基地,围绕将石油副产品转化为针状焦、碳纤维等高性能产品提供智力支持。在目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和山东省“一事一议”重大工程项目支持下,与垦利石化、石大胜华等合作开展绿电氢应用变革性技术的工程示范,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大量石油化工专业人才储备。为培养具有山石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制定并实施通识基础课程“筑基”计划、专业核心课程“强化”计划、实训设计课程“卓越”计划,打造高水平特色课程育人体系。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按照“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一策”的方式,在10个专业开展42门课程的试点改革工作,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打造高效课堂。
同时,学院深化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改革,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11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15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石大胜华、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等18家企业合作,探索形成了产学研协同、校企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初心如磐,自当负重前行;使命如山,更须踔厉奋发。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将秉承锲而不舍的韧劲,拼搏进取的干劲,创新实干、奋勇前行,努力谱写新时代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