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典型案例!潍坊2家!

2023-07-24 11:06:35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第二批)简介的通知

各市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沿海各市海洋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推进我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省自然资源厅对各市上报的实践案例进行总结梳理,组织编写了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

现将《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第二批)简介印发你们,请各地学习借鉴,结合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加快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中典型经验做法,请及时总结上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2023年7月3日

《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第二批)简介

一、威海市环翠区里口山生态产业化经营案例

威海市环翠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依托地理、资源优势,以“城市山地公园”为定位,一体推进生态修复与景观打造,生态化整治采石场32处,升级改造退化林8000多亩。以“打造市民享受慢生活首选目的地”为目标,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休闲养生、运动健身、旅游度假等产业发展,年均接待游客180多万人次。加快推进生态化产业化转型,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闲置房屋、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大力推动精品民宿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相结合,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实现了民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的美丽蝶变,探索了一条生态产业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二、曲阜市尼山圣境文化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曲阜市尼山胜境片区,围绕“打响孔子文化品牌,振兴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东方文化圣城”主题,以尼山圣境项目为龙头,统筹生态管护、遗产保护和产业发展,构建了多元的生态产品实现载体和路径。通过实施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供地方式,招引社会资本投资1.2亿元,发展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带动尼山片区实施造林绿化7314亩。尼山圣境项目打通了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经营堵点,实践了城郊型资源富集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带动了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走出了文化产业助力生态修复、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的新路径。

三、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生态产业化经营案例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全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园区以“创新、三美、共享”为发展定位,以“五大振兴”为发展目标,建设“脱贫攻坚、新六产融合发展、美丽乡村供应商、特色小镇”四个样板。三年累计投资3000万元,完成荒山造林13500亩,以“一核两带五区”规划布局为基础,坚持生态导向发展模式理念,引进法国安德鲁水果加工项目、布拉格香草市集、沂蒙大妮循环农业示范园等16个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运用当代乡村建设理念,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旅游化改造,打造文旅特色产品。通过系统化建设,乡村环境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生态价值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四、枣庄市中兴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中兴煤矿因煤炭资源枯竭,实行关井转产。为了传承百年煤矿历史、弥补生态损失,通过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在充分保护矿业遗迹,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工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中兴煤矿国家矿山公园。依托原有地形地貌,改造建设文化广场,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中兴湖”,将原占地250余亩的矸石山改造成“矸石山景观”,已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周边地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带动了餐饮、购物等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旅游景区结构,对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废弃矿山资源生态修复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五、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案例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土地总面积18.7万亩,重度盐碱地占比超过50%。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聚焦滨海盐碱地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建成6000亩“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样板,亩均纯收益达到1485元。探索出了在盐碱地上进行绿色开发、高效利用的新路子,大幅度提高了当地滨海盐碱地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潍坊昌邑市林业生态产业价值提升案例

潍坊昌邑市北部滨海地区属于平原盐碱区,是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的重点区域,立地条件差,改良成本大。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昌邑市阜瑞生态林场,为破解盐碱地造林瓶颈,先后投资1.7亿元,铺设管道37公里将潍河水引进林场,建设大小水库湾塘32个,2018年以来公司综合治理盐碱滩涂总面积2268亩,带动周边建设农田林网1.5万亩。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由16名兼职专家参与的科技研发团队,研发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获得国家专利。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成立实体性合作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托管服务面积达10万亩,受益群众5000户以上。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926.4万元。阜瑞生态林场建设由单纯造林、育林向林业多效益、生态公益型转变,走出了一条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

七、烟台市“蓝碳经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烟台市围绕发展“蓝碳经济”,创新搭建“一中心、三基地”为核心的网络化蓝碳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太平财险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全国首发政策性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政策性综合指数保险等2项新型海洋特色保险产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将整治与城市滨海区域开发、景观建设有机融合,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9.4%,带动休闲渔业实现产值45亿元。制定《烟台市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把海洋环境治理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1112.5亿元。烟台市借助海洋生态资源优势,秉承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烟台经验”。

八、日照市五莲县生态产业化经营案例

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总面积约274万平方米,人口不足200户,村内以耕地、林地和果园为主。董家楼村借助良好的山水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实行“党支部+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大樱桃、猕猴桃、民宿等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逐渐建成以精品采摘、风景观光、绘画写生、登山健步和农业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2021年,董家楼村特色农业收入641万元,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万元。董家楼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1500元,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促共进。

九、淄博市黛青山矿坑生态修复治理案例

黛青山原名“黑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东北方向,以前大规模开采山石,留下较多的废石料坑,逐渐成为一座满目疮痍、无人问津的荒山。淄博市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1000多亩的荒山,通过修复废弃矿坑,进行荒山改造,实施生态农业修复工程。联合科研团队,依托园区天然富硒土壤优势,发展高效富硒农业,种植富硒软籽石榴,并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变绿生金”,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促进生态产业化。

十、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案例

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位于曹县魏湾镇,主要以原生态的水面、滩涂、森林、湿地、芦苇为主,过去对外交通不便,土地利用低下。依托创建黄河故道国家生态湿地公园进行综合整治开发,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进行总体规划,投资46846.02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及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湿地公园,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建设带动镇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片区农业总产值近4700万元,林业总产值近700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

十一、荣成大天鹅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案例

从天鹅湖到天鹅城,这是荣成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荣成市于1985年建立了大天鹅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先后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桑沟湾北海岸带、天鹅湖湿地、东楮岛等21个岸线修复项目。随着沿海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荣成的大天鹅集群分布区已由最初的5个点位增加到10个,总量增加近7000只,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天鹅种群越冬栖息地。积极推广“荣成天鹅”的城市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观赏、拍摄大天鹅的游客数量超过15万人次,辖区成山镇获评天鹅海岸海草旅游民宿集聚区,文旅综合收入达到111亿元。保护大天鹅已成为荣成人的行动自觉,荣成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生态惠民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十二、安丘市打造文冠果生态经济兼顾的健康蓝海产业经营开发案例

文冠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安丘市将文冠果作为林业重点产业项目推进,不断扩大文冠果种植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建成全国最大最全的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已选育文冠果新品种5个、良种2个,有效解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种子问题,并在种苗培育、果实加工、物质提取、产品营销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文冠果的栽培,新增加林地面积20000余亩,建设基地示范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从事文冠果种植,受益人口达10000余人。安丘市文冠果特色经济林产业正努力发展为当地既能实现绿水青山,又能创造金山银山的生态富民产业。

十三、蒙阴县“三化一体”开发山区生态资源产业化经营案例

蒙阴县在全国率先搭建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并以表、图、册等形式导入数据,实现全县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同时,探索利用资源一号2D高光谱卫星,定期对重点生态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坚持绿水青山“可量化”、生态资源“金融化”、生态产品“产业化”,通过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三化”模式,积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

十四、东营市龙居镇“两山”转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龙居镇整合林海、湿地、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高效双赢的发展模式。围绕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先后实施14项绿化工程,打造沿黄绿化典范工程,累计带动投资2亿元以上,更新提档树木1.2万亩。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耐盐碱大豆6000余亩、耐盐碱玉米10000余亩。发展绿色产业,打造“龙居乡品”品牌,举办生态文旅节会,实现生态旅游增收3000万元以上。创新生态富民路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由原来单纯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变为“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产业分红收入+劳务收入”,进一步诠释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五、枣庄市山亭区生态旅游产业化经营开发案例

葫芦套村位于山亭区徐庄镇,下辖12个自然村,全村290户1453人。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以生态、质朴、人文、红色、乡野为基调,把乡村慢游慢行作为主题,打造美丽乡村,引进枣庄市隆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玻璃栈道等设施,并结合葫芦种植、采摘、观赏,开发葫芦系列手工产品,注册“葫芦套”商标,形成一批乡村旅游与村民联合经营项目,带动村民年均增收约300万元,实现了多方共赢,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