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这份“国家试点”考卷,烟台答得不错!

0
分享至

低碳城市建设的新赛道中,烟台跑进了全国前列。

日前,在西安举行的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为优良的40个城市当中,北京、深圳、烟台位居前列。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分三批开展了81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烟台于2017年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

烟台开展2023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组织不同领域专家对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基本进展、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低碳发展任务落实与成效、基础工作与能力建设、创新举措五个方面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集中评估与总结。

此次评估中,烟台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强制性政府绿色低碳采购政策、开发区构建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一体化排放清单等得到了评委专家的点赞,并在评估报告中作为典型列示。

这份“国家试点”答卷,烟台有哪些得分项?

01
绿色低碳蓝图

“双碳”目标既是生态环境的硬指标,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层面的探索和先行先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自成功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从强化顶层设计着手,坚持高位推动,把低碳城市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组建起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正在铺设的核能供暖管道。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2021年9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烟台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

自此,为实现有效降碳,烟台在产业、金融、财政、环境、能源、消费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政策。

烟台编制印发《烟台市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将低碳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围绕工业低碳加速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长岛建设“零碳岛”等低碳重点事项以及创建指标体系任务,烟台召开专题推进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各类低碳会议30余次,及时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确保了各项任务扎实推进。

今年,烟台在全省率先发布《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立,富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据粗略统计,自申报试点城市以来,烟台先后出台政策文件40余份,系统化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从产业结构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等各个领域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形成了三年总投资7000亿的首批“双碳”机会清单。

02
减污降碳主战场

建设低碳城市,如何降碳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来看个例子:万华工业园每年可利用的余废热,相当于20多台大型燃煤锅炉所生产出的热量。烟台投资50亿元,将这些“余废热”输送到主城区清洁供暖项目中。该项目年底投入运营后,将逐步为烟台黄渤海新区冬季采暖提供约500MW的清洁热源,实现清洁供暖面积可达约1200万㎡。

烟台化学工业园,吊车正在吊装化工装备。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待202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芝罘、莱山、福山、高新、黄渤海新区五个区全域近8000万平米清洁供热全覆盖,年削减CO2排放量670万吨。”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烟台打造了一批核能综合利用、低碳清洁供暖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实现全国第一次核能示范供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生态质量指数(EQI)、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等5项省考核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让城市成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阵地,将“降碳”工作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烟台打出一波“组合拳”:

创新开展“三线一单”协同减污降碳。建立市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打造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减污降碳的应用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烟台经验”。

全力推进碳排放源头管控,累计完成工业炉窑综合治理1200余台,关停燃煤机组47.65万千瓦,累计淘汰国三柴油运输车1.6万辆,加快推进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获评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搭建节能降碳技术平台。与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检测检疫集团、中国建设集团及京东集团所属双碳领域企业,在碳核查、园区循环化改造、零碳示范区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胶东地区首个投资营运的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项目,年产液体二氧化碳15万吨,成为辐射胶东半岛以及潍坊、淄博等地的液体二氧化碳核心供应基地。

设立“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制造、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以及全社会节能降碳增效和全民绿色低碳工程等项目。

在发展中“降碳”,从“降碳”中发展。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指标、一桩桩举措,都有一个共同指向:烟台蹚出了一条独具烟台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03
“五个第一”

加快能源替代,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近十年来,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加剧,核能、风能、光能、氢能、储能等多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制高点的争夺已经白热化。涉及清洁能源技术的新材料、芯片制造等基础领域,成为各地区必争之地。

在山东半岛南风电场,海上风力发电机和海上升压站在运转中。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可以说,谁能在这轮绿色低碳发展竞争中领先,谁就能拥有更强的驱动力和更多的话语权、市场份额。

7月初,烟台发电厂对外发布公示,在烟台北部海域,拟建设42台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总装机容量504兆瓦,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而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的莱州项目首批机组已于去年11月25日并网发电,该项目最大限度利用海域资源,为山东乃至全国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典范。

7月14日上午,随着近“千吨级”的结构模块顺利吊装就位,采用我国自主设计、国产化的CAP1000核电技术的海阳核电4号机组核岛完成最重模块的吊装,核岛建设进入高峰期。

作为全国清洁能源桥头堡,全面绿色转型的急先锋,烟台在清洁能源领域已实现“五个第一”:形成山东第一清洁能源规模体量;实现全国第一次核能示范供暖,海阳成为国内首个核能供暖城市;发出全省第一度核电,发出全省第一度海上风电,半岛3、4号风场开工建设,实现山东海上风电“零突破”,渤中20号海上风电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全球第一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成功投用,国电投半岛南500千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成功发电。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236.54万千瓦,占全市装机的55.96%,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位于全国前列。

能源结构的调整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2022年,作为烟台3个百亿级“243”产业集群重要的一部分,清洁能源为新能源的供给和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市新兴产业标志性工程丁字湾“双碳”智谷(海阳)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已达一年,核电装备入选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清洁能源、光电等新兴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据悉,位于蓬莱区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至2023年末形成与海上风电开发规模相匹配的主机设备生产能力,为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供应风电机组产品,预计实现产业年产值160亿元。至2025年末,园区产值达350亿元,生产规模达300万千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0万吨……

04
绿色低碳新风尚

天山路畔,占地168亩、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万华高级人才公寓项目十分“惹眼”。

“项目从外到内多采用低碳环保的绿色建造技术,在节能减排上开展了多项可供借鉴的尝试。”烟建十公司项目经理姜爱国介绍,得益于新材料的全面加持,万华高级人才公寓的每一平方米每年制冷和取暖电能消耗仅为21.5度,比传统建筑节能约84.5%。

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万华高级人才公寓项目。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这座崛起于城市中心的绿色建筑群,恰是烟台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绿色家底”的缩影。芝罘仙境·崆峒胜境项目、飞龙创新研发中心项目、海阳心和湾项目等共计38万平方米示范项目建设都采用了绿色建筑标准搭建,截至今年6月,全市新增绿色建筑24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行走烟台,绿色低碳理念已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乘坐公交、夜间充电加油等绿色出行渐成生活新时尚,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地“开启”低碳生活,为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一组数据可佐证:2022年,中心城区步行出行占比26.4%,公交出行占比19.2%,自行车、助动车和电动车出行占比24.2%,班车出行占比0.8%,合计绿色出行比例为70.6%。

支持绿色低碳出行,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逐“绿”行动中,烟台投入1.3亿元支持更新纯电动公交车,安排资金8969万元发放汽车消费券,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发“碳惠烟台”普惠小程序,通过用户夜间加油等低碳行为兑换“碳积分”及相关产品,有力促进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城市大交通“网”,同样遵循低碳理念,积极推广岸电建设,港口24个泊位完成岸电改造,实现客滚码头靠港船舶岸电“能接尽接”,烟台港成为渤海湾首个实行岸电常态化使用的港口。

以绿色低碳铺底,为高质量发展探路。当前,烟台正紧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奋力开辟“双碳”发展新赛道,努力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

评估结果的“优良”,是肯定,更是激励;是重要节点,更是新的起点。相信随着绿色低碳理念全面深度融入烟台发展脉搏,这座城市将澎湃起更强劲的绿色动能!(来源:网信烟台)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天涯神帖:据说这才是马航出事的真相,事关大国之间的尖端科技

天涯神帖:据说这才是马航出事的真相,事关大国之间的尖端科技

吴学华看天下
2023-11-29 15:39:52
最强之人已不在阵中!细数瓜迪奥拉在曼城卖掉的出色球员

最强之人已不在阵中!细数瓜迪奥拉在曼城卖掉的出色球员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3-11-30 11:34:35
花上百万包机转院?还原阿里地区“公务员献血事件”经过

花上百万包机转院?还原阿里地区“公务员献血事件”经过

环球网资讯
2023-11-30 11:00:18
义乌首富儿子大婚!婚礼现场送金条、送油卡,曝新娘陪嫁12亿!

义乌首富儿子大婚!婚礼现场送金条、送油卡,曝新娘陪嫁12亿!

缘木不求娱
2023-11-30 16:13:25
基辛格希望中美友好,但他去世前曾说:中国已有能力打到美国本土

基辛格希望中美友好,但他去世前曾说:中国已有能力打到美国本土

史源历史专栏
2023-11-30 15:44:35
她已入美国国籍,每年从中国捞金16亿,转身去给美国捐款6亿

她已入美国国籍,每年从中国捞金16亿,转身去给美国捐款6亿

星辰故事屋
2023-11-29 20:51:46
紧急警告!乘坐过这些航班的人 可能已经感染!速速联系疾控中心

紧急警告!乘坐过这些航班的人 可能已经感染!速速联系疾控中心

大宗看萌宠
2023-11-30 15:10:05
杀人诛心!阿里献血事件之对比:儿童医院人满为患,排号到1600号

杀人诛心!阿里献血事件之对比:儿童医院人满为患,排号到1600号

杂谈哥闲谈
2023-11-29 21:32:21
基辛格逝世,中方连发3封唁电,对其称呼变了,致电对象有讲究

基辛格逝世,中方连发3封唁电,对其称呼变了,致电对象有讲究

陈菲副教授
2023-11-30 21:58:03
能调动“所有公务员献血”?!27岁的“血槽姐”,有点猛

能调动“所有公务员献血”?!27岁的“血槽姐”,有点猛

北国向锡安
2023-11-30 09:22:11
上海一高档小区崩了!每平米降7万+,2年前2520万的房卖1420万

上海一高档小区崩了!每平米降7万+,2年前2520万的房卖1420万

不掉线电波
2023-11-30 18:21:01
济南一退休老师被前女婿举报“吃空饷”,教体局:退休前请假过多,学校管理粗放

济南一退休老师被前女婿举报“吃空饷”,教体局:退休前请假过多,学校管理粗放

上游新闻
2023-11-30 19:08:11
17年,我国投资5100亿建造雄安,面积约三个纽约市,现在怎样了?

17年,我国投资5100亿建造雄安,面积约三个纽约市,现在怎样了?

人物娱记
2023-11-11 21:10:03
中科院领导被实名举报,长期精神PUA女员工,暗示要性潜规则

中科院领导被实名举报,长期精神PUA女员工,暗示要性潜规则

齐天候
2023-11-30 16:40:22
哈马斯再次袭击以色列民众,导致3死7伤,以高官要求恢复军事行动

哈马斯再次袭击以色列民众,导致3死7伤,以高官要求恢复军事行动

山河路口
2023-11-30 16:08:48
100岁的基辛格,带着清醒的头脑走了,留下81岁的总统迷迷糊糊

100岁的基辛格,带着清醒的头脑走了,留下81岁的总统迷迷糊糊

评论员童童
2023-11-30 12:08:51
港大女博士为论文沦为直播秀场女主播3年,曾被送礼物后当众出丑

港大女博士为论文沦为直播秀场女主播3年,曾被送礼物后当众出丑

澎湃新闻
2023-11-13 07:12:29
锁喉+冲突核心!武里南球员谢伊达耶夫晒图:被恶狗包围

锁喉+冲突核心!武里南球员谢伊达耶夫晒图:被恶狗包围

直播吧
2023-11-30 10:05:32
催促买房无果后,央媒再定调,楼市或迎“2个减少”,真急了

催促买房无果后,央媒再定调,楼市或迎“2个减少”,真急了

专业聊房君
2023-11-30 19:17:11
金正恩收到了朝鲜卫星拍摄的白宫照片

金正恩收到了朝鲜卫星拍摄的白宫照片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1-30 21:06:17
2023-12-01 02:36:49

头条要闻

康复中心向脑瘫患儿家长多次要钱 负责人:经营困难

头条要闻

康复中心向脑瘫患儿家长多次要钱 负责人:经营困难

财经要闻

一个欠发达县的临时工工资超总税收收入

体育要闻

帕金斯:我不相信哈登 我们不能因为鱼会游泳就鼓掌

娱乐要闻

15分钟赚5亿??娱乐圈时薪被刷新…

科技要闻

车市年终"冲刺"调查:有车型直降10万元

汽车要闻

比亚迪宋L将12月15日上市 预售22万-28万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家居
艺术
手机

亲子要闻

这就是奶爸带娃的魅力吗,不管手法多粗暴宝宝总能安稳入睡。网友:不是…为啥呀

教育要闻

越南国家主席,访问日本知名大学

家居要闻

万象有趣,打造恣意张扬的审美空间

艺术要闻

繁花——金宇澄绘画展登陆上海 200余幅原作演绎梦幻宇宙

手机要闻

史上最大iPhone要来了!iPhone 16 Pro Max将配备6.9英寸屏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