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济宁高新区管委会营商环境再提升主题系列(第五场)“优化营商环境 助企服务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高新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政策环境精准度、要素环境保障度、服务环境感受度,不断优化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良好环境。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特点和融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积极创新思路举措,深入开展多层次政金企对接活动,以服务精准下沉,畅通金融供给,推动便捷获得信贷服务质效提升。
创新“258”服务专员制度 创活个性化政策支持
实施“一张网”覆盖,将5.1万市场主体全部纳入“横到底、纵到边”网格化服务体系,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创新推出“258”服务专员制度,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面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要素支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反馈的问题进行“搜集-交办-处置-回复-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解决企业用地1266亩,协助企业招引人才解决用工需求1300余人。截至5月末,全区贷款余额达到888.55亿元,较年初新增93.88亿元,增长11.81%,制造业贷款及涉农贷款增量及增幅指标排名分别居全市第1、第2位。建设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等产业集聚区,91家企业实现产学研高层次合作。
创优对企服务水平及“高兴办”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累计获批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泰丰等2家单位获202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完成第一批7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完成29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申报数量及备案总量居全市第1。8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入选数量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1位。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6家,山东省瞪羚企业29家,数量分别位居全市第1位。
成立全省功能区首家街道审批所,打造国家到街道五级审批服务体系。去年以来政务服务领域共获批2项国家级、4项省级、11项市级试点,2项改革经验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打造“高兴购”“高兴验”“高兴评”“高兴讲”等特色服务品牌。组建“企明星”服务包保队伍,“企明星”进园区、驻企业,精准服务、纾难解困。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织密金融服务“制度网”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年受理处置各类投诉举报约10544件,处置率和办结率均达100%。打造诉讼与非诉讼衔接“1+5”模式,提升企业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常态化实行远程异地评标,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托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自动进行雷同检查,有效打击围串标行为。
建立企业“融资难”攻坚机制,针对街道园区、经济主管部门、政府采购“惠企贷”主体走访及银行业务对接过程中难以解决的企业融资需求,财政金融局及时对企业诉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组建特别走访专班,带队上门进行攻坚化解,实施金融服务精准滴灌。今年以来,先后对迈斯伯尔、易腾液压等14家企业,开展集中走访,解决融资需求1.05亿元。
畅通政金企对接“大循环” 跑出政策直达“加速度”
组织召开多层次政金企专题对接会,推介融资需求127条,金额187亿元。实施金融服务下沉,打造金融服务直通车。选派142名金融顾问,组建31个由行长、分管行长任组长的走访专班,对全区1521家四上及准四上企业开展“百名金融顾问进千企”活动。
开发“济宁高新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立“一对多”服务模式。聚焦供需两侧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有效整合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服务产品、政府惠企政策、涉企信用信息等资源,搭建了政金企对接的常态化渠道,让数据多跑腿,人员少跑路。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始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市场主体发展之“进”,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初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积极构建金融监管、经济主管部门、街道园区和驻区金融机构等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全方位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金融管家试点”“百名金融顾问进千企”等活动,以高效率金融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济宁高新区税务局等相关负责人就济宁高新区创业扶持政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